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要建设起真正、高效、优质的历史课堂,就必须要开展高效的史料教学。要提高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选点精准、史料精准、设问精准、教学过程精准。  相似文献   

2.
问题教学法,由于其具有激发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三大效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逐渐引起教师们的注意和重视。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其设计应遵循针对性、适度性、创新性、探究性四大原则。较常见的设计类型有:导入式设问、总结式设问、史料分析式设问、知识拓展式设问、生成式设问。由于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是根本,因此,问题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3.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要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明确主题,一以贯之;多角度选取史料,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课堂设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与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课堂设问不但使用广泛,而且与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何设问”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加强对“问”的目的性的研究,即怎“样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问”的目的,才能强化教师“设问”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问”的教学功能。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几点做法。一、旨“在置疑”的设问——重理解和自发领悟学贵有疑。学生…  相似文献   

5.
石晓健老师认为用“史料”填补“遗失的历史环节”,还原历史原貌,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度理解。但是,史料浩瀚如海,无法穷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想到课堂教学的时问、空间限制,所以,“史料”运用要讲究“效益”,没什么“油水”的“史料”尽量少用或不用,对于“富含养分”的“史料”,可以通过深度加工,将其中的历史信息用足、用好,正如沈为慧老师说的,要“榨干史料”。  相似文献   

6.
傅斯年先生曾云:“史学即史料学”。可见史料在历史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史料包罗很广.梁启超先生将获取史料的途径分为“文字记录以外者”和“文字记录者”两种,意即史料包括文字史料与非文字史料两类翻。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视觉探视,史料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声像史料等类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切当的运用史料既可以增加历史信息的真实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史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与学习素养。笔者2008年4月在徐州市范围内开设了一堂公开课,课题为《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对一些史料进行了援引与归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节课史料运用的具体情况叙述如下,与广大历史教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而言,有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关于历史材料的分类,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表现形式,可将历史材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种;根据价值属性,可将历史材料分为“原始材料”和“间接材料”两种。也有论者将历史材料分为“有意材料”与“无意材料”两种。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2):123-124
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本人从史料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历史感与实效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等重要作用和史料教学中慎重选择、合理选取;适当补充,加深理解;把握时机,精心设问;依据学情,分层运用这两大方面应用方略,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立意统摄下的选材与设问,是“双新”背景下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和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为例,对立意统摄下的选材与设问作了初步探索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标和教材、关注初高中衔接、化用学术界成果等方式,确定教学立意;基于教学立意进行选材和设问,让学生在围绕核心问题思考和突破的过程中生成对于历史内涵的认识,进而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并提出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教学要求。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统编教科书设有“材料研读”“相关史实”等栏目引导学生重视史料阅读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与解读”几乎是评价一堂历史课的必备维度;学业测评里“史料实证”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学生历史问题论述的考评特别强调证据链意识、论从史出;教师教研培训也对“史料实证”教学要素给予颇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重视史书叙事,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的优良传统。清代乾嘉考史学派的中坚人物王鸣盛,在其史学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衡评历代史书的叙事得失,阐述了他对史书叙事感染力的思考,品评了史书文字的繁简和叙事内容的详略之间的关系,还探讨了史书叙事中的用例、明晰和醒目的问题。这些评论,既呈现出王鸣盛个人关于历史叙事的见解和理论,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一次有意义的批判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家。许多国内外学者因其晚年在政治上和列宁的分歧而贬低其在哲学上的贡献。然而,从普列汉诺夫对“社会结构”的阐述、对“地理环境”理论的分析、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剖析来看,他丰富并发展了唯物史观。因此,应该对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所处的地位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批判中继承其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福柯、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将《秀拉》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审视其复杂的后现代意蕴。《秀拉》中将黑人创伤经验,与美国"祖父条款"、"种族隔离制度"等历史事件展开直接对话;"疯癫"不仅是生物性和病理性症状,更是由众多非理性因素导致的创伤性社会建构,是主流话语强行赋予的文化标签。小说同名主人公的为所欲为则呈现了"美国存在主义者"的典型特征,与美国的反文化运动不无关系。莫里森通过宏大历史和权力结构的展示,引导弱势群体走出边缘化境地,确立文化身份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是指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口述或撰写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史料,它的特点主要有: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文学性、收藏性。“三亲”史料的撰编过程中,选题要体现“影响力、推动力、史料价值潜力”,撰稿要坚持“真实、翔实、平实”,编纂要力求“把篇幅留给史料、把评论让给读者、把精神传给后人”,“三亲”史料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伤痕文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本富有寓意的书、重视科技及大学生等。这些不但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也反映了时代对作品的影响,是伤痕文学富有特征的历史胎记。  相似文献   

16.
步德茂以刑科题本中相关命案史料为切入点,以财产权冲突为研究主线,再现了18世纪中国社会和经济变迁的过程。同时,他在史论关系的处理上,既不偏颇,也没有简单的线性对应,而是在“以论带史”和“论从史出”之间的共生关系中描绘了历史变迁的宏观全貌和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组合构成的新术语,它与"理想""信念"以及"信仰"有着不同的内涵。对这几个术语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分析,是深入探讨"理想信念"概念并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前提。"理想信念"这一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就当前而言,理想信念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息息相关。因而,探讨"理想信念"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现实必然性将有利于促进人们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探究历史。它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教师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精研历史、理性分析,形成自我认可的“历史解释”;二是凝练主题,梳理符合历史逻辑的线索;三是通过抛出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悖论,激活学生思维;四是设计问题链,辅以历史材料,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五是理性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历史、辨析史料、评判史实,使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19.
历史审美思想是历史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尚书》历史思想中,其历史审美观尚无人专文探讨。《尚书》的历史审美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人的美德的赞美;对人的功业的赞美;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归根到底,是对人的赞美。《尚书》中较为缺少对自然的审美等内容。《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有自己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20.
《国榷》是一部编年体明史巨著,其史学价值主要有五:一是记载较为系统和完整,二是史料来源颇为可靠和真实,三是为研究明代科举史提供了系统而丰富的史料,四是为研究明代政治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五是为研究明代社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