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化观主要包括他的新民主主义化观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观。新民主主义化观体现在他对化概念的界定和化工作的论述两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讲话中,对化发表了一系列的意见和看法,内容涉及到化的阶级性、化创造、化控制、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体系,构建了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观。  相似文献   

2.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观点.在这方面,邓小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基础理论,又依据新的社会实践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  相似文献   

3.
如同马克思把毕生精力奉献于人类解放事业一样,邓小平以一个伟人所具有的全部智慧和精力,以其对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洞察力和对理论的巨大探索勇气,创建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创建这个理论体系的同时,又形成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观。邓小平的目标观,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个体系,它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同时又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 邓小平的目标观,由目标体系理论、目标实现方法理论和目标与方法的关系理论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而成。这个目标观尤其集中地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之中,它的理论意义在于,给予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邓选》三卷的学习的提纲挚领的指导作用,它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实践和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精神动力。这些是笔者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而得出的体会和逻辑的结论。 一、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同时又在一般本质上进行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观,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和特殊本质观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认真总结了我国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 ,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对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 ,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观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主观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观。(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一贯重视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早在 196 2年 2月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就提出 :“没有无…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包括中国为什么和怎样走向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两部分。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本任务、发展阶段、战略步骤、改革也是革命、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继承、完善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否认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承继关系,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当代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刻地阐释了他的科技发展时代观、科教兴国战略观、科技体制改革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等主要思想观点 ,从而形成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思想理论体系 ,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实现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把实践作为认识论基础,又把实践作为历史观的基础,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无产阶段法制观,是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维护国家的稳定给予了高度关注。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什么是稳定"、"为什么要维护稳定"和"如何实现稳定"有过十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稳定观。他的稳定观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社会主义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中 ,列宁是亲身经历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人。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形成与转变、发展、升华三个阶段。列宁社会主义观主要由社会主义本质论、本质特征论、条件论、任务论、方法论以及检验标准论等内容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过好日子”的实践活动的认识是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核心与灵魂。研究列宁社会主义观 ,对我们坚持人民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都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集中了布热津斯基批判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国内学者对该书五大核心观点,即"俄(苏)社会主义移植论""大简化理论""商业共产主义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及"共产主义必然衰亡论"开展了批判研究。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反映了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概貌,是我们回应这种批判的反面教材。综合考察布热津斯基的这些观点,要么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的无知,要么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要么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和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西方国家连绵不断的危机和抗议活动,已经使这些观点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及恩格斯逝世前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反思,伯恩施坦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的发展完善为基点,力图修正无产阶级原有的斗争方式以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列宁在总结资本主义发展形势的同时批驳了伯恩施坦的这一理论,并结合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探索出一条东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理论。二人对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探索反映出当时东西方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看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首要的理论问题。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改革开放的新情况,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总结,澄清了一些模糊观点,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如何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阶级性的问题上,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赞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说”在分析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和评论其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基础上,对主题观点作出了新的论证和阐释,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从主观表现形式上看,确实被涂抹上了各阶级的色彩,似乎是超阶级的、但从客观实际内容来看,只能是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6.
《费边论丛》是费边社早期发表的一部纲领性著作.它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费边主义者对于社会主义的看法,其中关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孕育着后来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费边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英国的独特历史传统以及英国资本主义的领先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执政党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在我国5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到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再到综合环境与经济帐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要实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离不开独特的理论前提、社会条件和主体条件;在社会形态演进、历史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毛泽东实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历史表明,毛泽东的实践诠释中内蕴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继承与发展之间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既准确地分析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所论述,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所分析,从而形成了他关于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产生、形成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重要作用。依据这一科学观,中国共产党三代主要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