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9,(24):7-10
一、提高认识,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义务教育经历了萌芽维稳、探索发展、规范普及、均衡普惠等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义务教育又体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义务教育普及后的发展路径是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后的发展路径则应是义务教育的特色化发展,给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可选择的教育,这是义务教育走向"公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机会均等具有相对性,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又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又呈现不同的特点,一般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个阶段考虑。本文从两阶段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最后,从社会和学校两方面提出增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共同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各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均衡发展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之后重心开始下移。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10,(1):1-1
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刘延东国务委员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新时代县城/区域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也是教育治理攻艰克难的重要任务。质量提升、公平维护和活力激发是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的核心取向,具有价值互动和动力驱动的双重作用,在治理实践中具体彰显为学区制、集团化和集团学区具有相似点和差异点的三种主要治理模式,但都在着力推动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阶段性探索取得成效,但今后仍需在价值坚守、实践改进、共享反思、组织再造等方面深入思考,努力建构优质而均衡的义务教育治理的知识体系、制度体系与实践体系,化解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推动我国教育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和教育基础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根据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及评价指标,可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七种状态,分别是非均衡阶段(包括低位均衡状态、前均衡状态)、县域基本均衡阶段(包括基本均衡状态和高位均衡状态)、县域优质均衡阶段、市域均衡阶段(包括市域基本均衡状态、市域优质均衡状态)。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要依次经过每个发展阶段;有的可能跳过某个阶段而实现更高目标。因此,在制订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省情、市情、县情,以及各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基础,分区域、分步骤、统筹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羞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国检高水平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影响持续扩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获上级充分肯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把握好西藏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993年,西藏自治区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历时14年的西藏教育调整恢复期结束,进入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快速发展时期,至2009年全区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历时16年。这一时期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主要是数量扩张,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长期困扰西藏教育的“规模小”问题基本解决,发展成就巨大。  相似文献   

11.
安徽教育主动适应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全国率先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份。随着“税改”的深入推进,全省农村教育进入了一个既面临多重困难与压力,又充满改革机遇和希望的重要发展时期。3年来,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一是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初步落实,“农村教育农民办”开始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体制转变;二是各级政府力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为筹措  相似文献   

12.
一、积极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现阶段,各区县要以贯彻落实《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年~2012年)》为抓手,在全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发展,用现代化理念配置教育资源,用好教育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搞好学校管理,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相似文献   

13.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现实的阶段性目标。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教育均衡发展应该逐步实现三个目标: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平等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是现阶段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在区域教育中有效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关键举措。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区域空间要素与义务教育成效正向关联,区域空间集散对教育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空间差异使教育生态优化具有实施可能。但在义务教育生态发展过程中引发了教育生态空间结构性不均衡、空间资源要素利用率不高和空间生态循环持续性不够强等问题。实践来看,打造良好的区域空间生态是提升义务教育区域质效的可行路径:要从个体生态到群落生态,打造义务教育生态链;从割裂合作到协同治理,提高教育组织系统性;从要素富集到空间平衡,尊重教育发展竞争性;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提高义务教育平衡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泰尔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实证考察2003-2014年中国区域义务教育差距的历史演变及阶段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义务教育差距总体不断下降;义务教育非公平发展阶段区域间差异变动显著影响中国区域总体差异,义务教育初步公平发展阶段和基本公平发展阶段区内差异是影响中国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应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进程,实行"弱势补偿"政策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13,(2):22-28
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教育发展的标杆,苏浙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也各不相同。江苏省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以"示范区"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式。示范区通过政策制度设计,加大办学投入,确保每一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师资优质均衡等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产生了诸如推进方法同质化,缺少有针对性的阶段性任务,尚未建立评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等新的问题。基于此,须落实政府责任主体,树立"促进每一个人都发展"的发展理念,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下,打破城乡二元僵局,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在保持与发挥城乡教育区域性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城乡教育互动联结、相互帮扶、相互作用、消解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动态进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为教育公平理论、系统论与控制论、共同体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具有区别于城乡教育均衡和统筹城乡教育的独特性与阶段性。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特征为城乡教育目标共识、城乡教育观念互通、城乡教育地位互认、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责任共担、城乡教育优势互补、城乡教育困难互助和城乡教育活动共同参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展可划分为自发型阶段、政府干预型阶段、高度自主型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是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构成的,可用以量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监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并评价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当前,全国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成果丰硕,但是基于监测与评估这样一种科学的角度去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型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尝试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解读入手,通过分析其相关因素建构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认为,要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观、过程观;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态性规律变化;追求以教育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标志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建立科学的评估与监测机制保障义务教育质量高位均衡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法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进而追求义务教育的均衡与平等。在为此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及其采取的教育政策中,明显地贯穿着一种"大均衡观"。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法国既重视对教育制度的调整,也重视教育外部条件的保障;不但关注义务教育本身的改革,更将视野拓展到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结束后的教育阶段。法国的"大均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前我国部分学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表现在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发展不均衡,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不均衡。通过分析中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给出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之策:缩小经济差距;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教育财政平衡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量预警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