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来源和污染现状以及国内外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5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曝气法、电动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渗透反应墙修复)的原理、优缺点、适用性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中国污染现状,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营养化是水体严重污染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比例超过80%。而一般认为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点源和非点源)及内源两种。所谓内源,就是指沉积在底泥中的营养盐在适当的条件下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制后,内源即成为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并且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因此,如何处理富营养化湖泊中污染的底泥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富营养化湖泊底泥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底泥治理技术可以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两种;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研究和比较,认为原位处理技术是异位处理技术的重要补充,可以兼顾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并对目前研究的热点———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强调了底泥生态修复的理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生态修复技术是解决湖泊底泥污染问题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应用于污染治理中的各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DNA序列计算分析、电泳分离纯化技术、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并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修复、污染环境中生物种群动态分析、污染环境的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以其安全、简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概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的研究及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大量生产含氯化学品、使用石墨电极生产氯碱的场地是潜在的PCDD/PCDF污染场地.本研究将对我国某石墨阳极法生产烧碱二恶英潜在污染场地开展调查,分析该场地PCDD/PCDF污染的环境风险,为我国石墨阳极法氯碱生产场地风险管理、污染控制决策以及后续污染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方法.工业污水、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堆放及大气沉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中国耕地约1/5被重金属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工程物理化学法、土壤农化调控法和生物修复法,前两者是常用的处理方法,生物修复法是目前非常有前景的一种处理方法.尽管治理技术日益先进,预防重金属污染也非常重要,只有防治结合,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世界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壤Cd污染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污染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总结了土壤中Cd的分布特性、污染状况、存在状态及其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分析了土壤Cd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状况,重点评述了Cd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类型与技术及其进展,并结合我国土壤Cd的污染特点和部分研究结果,提出今后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物修复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新技术,理论及实践应用日趋成熟。在综合论述该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得出该技术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且具体分析了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提出适当对策。因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生物修复在我国也将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废物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油库、地下输送管道的泄漏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正日益受到关注,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受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生物修复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是石家庄市重要的水源地,其水体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相关加权污染状态指数法对研究区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植物修复技术对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污染的治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滹沱河岗黄段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类、重金属类及氮类污染物.传统治理方法治理这些污染物比较困难,而且成本较高,而植物修复技术具有处理费用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并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毒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及其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方法 概述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的现状,比较当今国内外主要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前景加以科学展望.结果 生物修复技术是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理想修复技术.结论 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纳米金属铁颗粒表现了新一代环境修复技术的特点,能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治理问题提供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法。纳米金属铁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表面活性,因此还原降解能力很强。研究表明纳米金属铁颗粒能有效转化种类繁多的常见环境难降解污染物并降低其毒性。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包括:(1)纳米金属铁的发展过程及其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现状和进展;(2)纳米金属铁在原位修复技术及被污染水体和土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质保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万家寨引黄水质现状及污染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提出修复的技术路线、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水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生物修复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环境中可以培养的微生物比例很低,但微生物的基因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借助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为利用未培养微生物开展环境修复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技术实施的方式,并结合海洋石油污染的特点,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水体污染现状及其修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健 《鸡西大学学报》2009,9(5):149-150
结合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和污染状况,主要分析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的特征及优缺点,并提出有效修复城市景观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自我诊断是指学习过程中 ,个体依据自身的认知能力 ,对新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达到优化解题策略 ,发现并纠正错误 ,弥补知识缺陷的检验反思过程。是学习能力结构中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1 逆向分析诊断从所得结论出发 ,结合试题情境 ,分析二者的因果关系 ,从而对结论进行验证的诊断方法。[例 1]  1摩某烃最多能和 2摩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生成氯代烃。 0 .5摩该氯代烃只能与 3摩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只含氯和碳元素的氯代烃。求该烃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诊断 ]在求解该题时 ,有的学生得到的结论是 :CH2 CHCHC…  相似文献   

17.
文文章论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概念及方法,讨论了包埋法固定化法处理石油污染水体的载体选择、制备工艺、应用效果.并对固定化技术在石油污染水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合低程度(916 mg/kg)石油烃污染土的修复技术。创新点:选用实际废溶剂污染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两种经典原位修复技术(化学氧化/淋洗),并结合效果、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对该类土壤的修复提出经济性建议。方法:1.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试剂浓度、剂量和配比,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不同因素对石油烃去除效果的影响;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数据之间的显著性,得出各种方法的最佳条件。结论:1.类芬顿氧化技术适用于石油烃高污染土壤的修复,而石油烃低污染程度(916 mg/kg)的土壤仅用水洗法即可达到修复效果。2.从施加修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生态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方面考虑,活化过硫酸盐法和水洗法最适用于该污染场地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日渐明显,引起了人类高度的重视.人类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越来越多,也更加完备.特别是生物治理的方法,由于它无第二次污染的优点,现已广泛被研究和应用,它会给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光明的前景.本文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类型,可以对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的各种重要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奖励》2008,(10):43-44
主要项目简介 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首次以北京市行政区域为对象,开展了京郊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面源污染发生控制机理研究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技术应用与集成,经过六年(2002—2007)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