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受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职高学生素质不高,造成了职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着误区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知识轻方法等,给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学习中认识误区,思想上转变观念,就能搞好职高化学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化学教育应走进生活,为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服务。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自身的问题,中学化学教育往往以应试为目的。目前初中化学教育重书本,重做题能力、应试能力,重对化学知识的死记硬背,轻动手实验能力,轻对基本化学学科思想的掌握,轻观察、分析、解释实际化学现象与问题的能力,也不会关注化学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凡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会对教学目标作出自己的定位。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果轻过程 ;重承传轻创新 ;重求同轻多样……其中重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但如何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又发展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对“掌握基础知识”的内涵进行重新认识 ,并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什么途径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就在化学教学中 ,基础知识 (初级知识 )怎样转化成高级知识 ,怎样培养学生获得高级知识的能力 ,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与探讨。一、高级知识的含…  相似文献   

5.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徐成忠 《考试周刊》2011,(83):192-192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新课程下的化学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化学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不再仅仅从书本出发,而是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化学,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周围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对他们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8.
娄健 《考试周刊》2011,(91):189-190
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和题海的战术式教学模式不但严重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善于用化学理论、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自然,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化学专业基础理论基础上,能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化学及相关知识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创新素质的集中表现,是高师化学教育专业进行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由于高师化学教育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文学科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化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思想,造成高师化学专业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一直得不到重视和培养,绝大多数毕业生在…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学科,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培养新型工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特点及材料学院的优势,对南京邮电大学非化学类专业学生化学知识教育进行改革与探索研究,围绕《化学与现代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突出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及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课程标准卷中涉及生活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2010—2013年高考化学新课程标准卷中与生活相关的试题进行统计,有助于分析高考化学试题的动态,高考化学试题取白生活,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为教师编题和学生解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科学世界观的影响下,传统课堂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遗忘了人的生命价值,重理性认知、轻生活体验,重知识获取、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重理智训练、轻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追求客观知识、培养理性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远离了人的生活体验;再次,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在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知识对人的专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人对人的压制,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孤岛上的鲁滨逊。  相似文献   

13.
盛利 《考试周刊》2013,(89):143-14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源。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摒弃了纯学科中心的教学倾向,并注意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若干弊端。突出表现在: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训;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应付考试,轻培训素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全面的化学教育观引入教学中。 一、对全面的化学教育观的理解 戴安邦先生提出的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主张,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特级教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陆禾先生认为基础化学教学的全面性包含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或者说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中我们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在扩展学生的知识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这样,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6.
端木海玲 《考试周刊》2009,(50):201-202
把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化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观的影响,化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科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没有认识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既无法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会抹杀学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把生活和化学加以联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知识变得具体而亲切。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合理地遵循化学规律,可以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外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寓教于乐,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一、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能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例如,我  相似文献   

20.
价值有着鲜明的主体性,依据教育价值的个体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的三级模型,可以将化学教育价值解构为化学与生活、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与方法和化学与人类文明等四个模块。通过对北京市1131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认为化学教育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提升个人生活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各模块均有遗忘,化学知识模块遗忘程度最大;四大模块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由此得出实现化学教育价值的路径有: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价值感;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化学认知体系;要揭露蕴涵于化学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要结合化学发展史,引领学生高位把握化学之于人类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