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教育部等七部委在2008年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教产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学校通过"合作"可以获得企业的技术、信息、人力、物力的支援,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总结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推进毕节试验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职业教育评估制度;完善现有招生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全社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和《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等重要文件的密集出台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意志和指向;《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省市层面相关法规的出台则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努力与实践。然而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是,这么多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诸多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和规章,各中、高等职业学校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学术界也贡献了不少智慧,但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形一直难有根本改观,理想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局面始终未能形成。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度融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从校企各自情况出发寻找利益双赢点。结合国家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指导性意见,立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从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制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对如何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内涵建设,培养合格职业人才,是评估一个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职业教育道路上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及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才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山西省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实例,阐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效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产教结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科技推广、经营管理、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体制。目前,浙江省职业学校开展产教结合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办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模式演进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主要有企业办学、校办产业和校企合作三种模式,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选择。当下,我国校企合作实践的深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校企合作双方要做好校企合作前提的联接沟通、校企合作重点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规范、校企合作持续的成果转化,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并为学生工学结合、就业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更好发展。近年来,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初步形成了“产教融合、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既是建立新型高职教育体系的需要,又是健全教育机制的需要。职业教育在推进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法律法规不完善、文化差异和机制缺失等障碍。从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文化融合,建立统筹规划的事务机构与质量评价和保障系统,运用"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等方面出发,构建职业教育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这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改革入手,通过试点,取得突破,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抓住了职业教育人  相似文献   

12.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依托于行业和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更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输送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技术人才。校企双方在互惠共赢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相继发布若干文件推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实践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职业教育应建立多元化、多样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以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要办好职业教育,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优质学校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施占华 《教书育人》2012,(33):48-49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走"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已成为职业学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几年来,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产教研结合、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于2010年11月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坚持育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2020,(1):64-70
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及社会评价不高等问题。文中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的举措: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治理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体要素协同联动机制,营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文化生态。只有系统推进,精准施策,才能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7.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北京市顺义区第一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多年合作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结合我校与北京现代合作办学实践谈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其第五章第四十七条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教育要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要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就业促进法》为职业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实施产教结合,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职业学校的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路径。事实表明,搞不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会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难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造就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企业岗位实习实训基础上,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生产属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做到产教深度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应发挥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满足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产业学院、产教合作联盟的"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给学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共赢的育人效益,以特色学院建设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