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高中新课标也指出,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笔者通过分析一个普通班级的“众生相”,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并带动整个班级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特性,使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教学“无生命”现象值得关注。产生“无生命”的原因是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相互之间隔离。从课程实施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创造、“再设计”的过程,是师生对生命成长的一种追求,大学课堂教学本应具有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其实际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由学生、教学内容、教育目标三因素组成的循环式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以哺育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生命辉煌的实现。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因为课外活动为师生交流生命体验、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为宽松舒适的环境。语文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途径。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相似文献   

5.
追寻存在的意义: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认识论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暴露出“人”的自我迷失、教学实体化、教学工具化等问题。在意义生存论看来,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面对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如何有效认识”范式向“如何有意义存在”范式转型,坚持以“追寻存在的意义”为价值取向,确立师生的主体性以消解“人”的迷失状态,倡导交往理解的教学生活方式以政善“实伙化”的局面,关注师生的精神世界以摆脱“物化”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经验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在教育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构筑知识和人生价值理念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现实的交往互动探索生命的意义、寻找生命智慧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很多学校的课堂已成为知识的背诵记忆和考试的场所,使受教育者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处在生活世界中的受教育者被动机械地占有知识,却遗忘了对生命的关注,使师生的课堂生活变得单调、压抑、沉闷,缺乏应有的师生生命活力,最后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相似文献   

9.
张永德 《语文天地》2013,(16):68-69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心中要有学生。我们要把课堂当作"生本化教育"的主阵地,追求"生本化"的课堂教学境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课文,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师生只有在文本中直  相似文献   

10.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整合课程资源,回归生活世界?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确立两个观念:  相似文献   

11.
冯秀华 《教师》2011,(30):52-5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学,教师真真实实的教。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中国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语。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是包办代替不了的。因此,学生是教学  相似文献   

13.
记得现象学大师艾德孟德·胡塞尔曾经说过:"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基础……"这个观点对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理解非常具有启发性.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真实生活之间的;而现实世界又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得到的体验、经验构成了教育经验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人类自懂得结绳记数法开始,数学就无时无刻不与生活息息相关,早期的《九章算术》等数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常的生成已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亮点.要获得生活化课堂的有效追求,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学生的"融入".追求教育的"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活化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育源于人类历史生活,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当下生活,面向其未来生活。而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不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世界”之间架一座桥梁,这一理想的桥梁就是家庭作业,这是由家庭作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教育的各种要素和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结合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节课,就课堂教学设计怎样有效贯彻“课程回归生活”的思想。谈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写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的天堂,是师生心灵交融的灵动舞台。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便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整个生命,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的生命化课堂教学,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以此全面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堂的生成已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亮点。要获得生活化课堂的有效追求,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学生的“融入”,追求教育的“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活化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有效平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平台,是探究知识、领悟方法的平台,是师生充分展现个性、进发灵感的平台。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丰满的学习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