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帝国主义对华的教育侵略与教会学校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对近代中国进行疯狂的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教育侵略。教会学校正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教会学校旨在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使整个中国彻底地基督化。然而教会学校在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会学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华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会学校的创办客观上也促进了浙北教育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的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的教会女学还起到了开化中国妇女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校与我国的早期英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不应当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62年至1952年,教会学校教育在山东存在了整整九十年的时间,作为一种跨国籍的教育行为,教会学校具有双重性质:其一,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的,是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尤其是教育主权的侵犯,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兴起于中国主权被肆意践踏之时,而终结于中华民族站关起来这日,是历史的必然;其二,教会学校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形态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学,从这一意义上说,教会学校又担当着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的教会中学和大学建立起来,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教会办大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20年代中国发生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注册立案。抗日战争中,教会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少。到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教会学校被取消,结束了其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教会学校虽然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一部分,但它客观上起到了为中国传播先进的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批的教会中学和大学建立起来,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教会办大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20年代中国发生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注册立案。抗日战争中,教会学校的规模有所减少.到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教会学校被取消,结束了其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教会学校虽然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一部分,但它客观上起到了为中国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学校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主义在我国开办教会学校是其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对教会学校的研究,既是学习与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需要,也是提高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实质的认识,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教会学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教会学校的由来和背景  相似文献   

8.
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作为外国在华创办的教育实体,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利益及宗教利益服务的,带有浓厚的殖民侵略和宗教侵略色彩,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它又传授西学,培养了科技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对推动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乔英 《家教世界》2013,(2):210-211
教会学校不应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讨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模式对于促进当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教会学校登陆中国,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教会学校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充当了化工具,另一方面在宗教的旗帜下,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不仅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侵略中国,而且利用文化教育侵略中国。通过传教士开办教会学校,就是这种侵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教会学校在旧中国自成一个独立体系,直接受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其目的就是以传教为手段,企图“造就服从它们的  相似文献   

12.
教会学校作为帝国主义对华教育扩张和控制中国教育的工具,其文化侵略的色彩甚浓。早期的教会学校为迎合中国人的心理,部分也称书院,但实际也传授新学。据不完全统计,像这样的教会书院,山东省共有6所,主要集中于青州、潍坊和青岛。山东教会书院对山东近代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潍县乐道院教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联系在一起的,但潍县乐道院教会学校的创办,在许多方面开了潍县近代教育的先河,打破了潍县陈旧腐化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潍县近代教育的变革,为潍县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大批传教士以学兴教,开办教会学校、参与中国新式学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他们的教师角色将西方近代教育传入到中国,促进了洋务教育的深化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会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在沂蒙创办了大量的教会学校。这些学校遍布沂州府所属各县,采用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招收教徒和非教徒子女授学,宗教是必修重点学科,此外开数,理化,外语,体育,实验等课程。初办时,少收或不收任何费用,后收费越来越多。教会粉学属于文化侵略的范畴,一些沂蒙人因到教会学校就读而信仰了基督教,很多教会学校的毕业生成了洋奴和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但教会学校也扩大了西学在沂蒙的传播和西学对沂蒙的影响,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沂蒙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会学校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福音的重要手段,尽管与西方列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为中国教育的近现代化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鸿文中学是基督教在襄樊开办的第一所,也是最大的一所教会学校,它由加拿大传教士初创于1894年,有着鲜明的宗教特色,共培养出初中毕业生500余名,为近代史上襄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教会学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它的殖民化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只有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彻底地收回了教育主权。  相似文献   

18.
西方列强对华进行文化侵略,开办教会学校,却不自觉地带来了新鲜的教育模式;"宗教+科学"的宣传,影响了清末思想界;从中也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从而成了促进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潮汕地区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一次大规模民众运动与地方政府外交途径相结合的爱国运动。它成功地将潮汕地区的教会学校置于中国的私立教育体制的统一管理之下.并迫使其进行改革.以切合潮汕地区的实际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潮汕地区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教会学校是西方传教士搭乘西方列强所加给中国清政府的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传扬“基督福音”的过程中捆绑兜售西方文明的一部分,整个近代教会学校的形成过程既是基督文明对儒家文明的主动攻击和适应的过程,也是儒家文明向基督文明反抗、屈服和学习的过程。中国近代教会学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西方基督文明在近代中西文明博弈中取得胜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也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动力和学习的范型.进而为推动整个儒家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