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也是当今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如何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来开展初中生诚信教育?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语意蕴丰富多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尝试通过班级活动、德育主题班会和语文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成语教育教学结合是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书法艺术是文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李岚清副总理在1994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用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熏陶青少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担。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它本身的特有功能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校开展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深化。学校要考虑德育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的情况,要自觉将德育纳入开放系统之内,主动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我校是…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是个体还是民族,都不能缺少精神,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人的素养、塑造人的灵魂、涵养人的精神。一定意义上而言,教育要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服务。笔者结合德育课教学,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教育路径予以探讨。一、挖掘教育因素,解读精神家园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找准教书育人的契合点和切入点,正确解读精神家园,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及其构建的重要性与必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社会各界就中华民族精神教育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实际状况,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定位、目的和意义、内容和对象、思路和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中外民族精神教育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析,以期推动本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杨冰 《生活教育》2013,(2):84-85
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内涵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的教育具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层面的践行策略,使其与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对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结合新时期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以此教育广大青少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以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呢?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感到,必须在实践中贯彻以下几个原则:一、注意结合性。关于传统美德教育,在今天来说,是如何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小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国防教育和国学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两者交集性、目标性、理论性、互补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实践证明,在小学国防教育中融合国学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旷三平对大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的,而这两种教育的展开必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亟待作出科学解释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怎样理解二者的结合关系。对这一问题作...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道德是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思想源泉。所以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使学生择善从之,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可是在二者结合时不能随意和盲目,要注意把握,找寻一个合适度、一种互补的合力,才能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自中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以来,各地各校逐渐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系把握不准等,导致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教育教学效果弱化。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感受革命前辈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维艰,取得爱国主义教育新成效.在分析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的基础上,探究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还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作为高三历史教师,如何将高三备考这一极为现实的教学任务与关注中华民族发展这一教育价值目标统一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将课堂内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笔者发现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视角,以通史教育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可以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还能适应高考应试的需要,将五大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与构建和谐校园结合.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高尚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主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必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最后针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断,对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民族地区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形成了诸多可行方案和地方经验。但各地在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效衔接、缺乏多学科协同推进、未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为顺应新形势新发展,民族地区学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过程中,应依据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具有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 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思想、道德行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 文明史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 当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期更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和增强 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需要,是培养学生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是 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历史学 科在发扬传统美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上 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 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