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看城市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忙于路途;看资讯蜂拥而至,潮起潮落,忙于学习;看物价涨涨跌跌,人生之路平平仄仄,忙于生活。都市人不由大叹:忙!然而嘴里喊得再声嘶力竭,匆匆的步履却依旧不愿稍稍停歇。大家都打出"忙"的旗号赶路,却没有人愿意静一静心,问一问早已疲惫的心灵,从生活的碎片寻觅出那早已被"忙"所尘封的情感,任凭生活被疯涨的"忙"所充斥。拷问心灵,理由只有一个:不忙则闲哪!闲日被时代所遗弃了啊!  相似文献   

2.
3.
4.
数年前,笔者曾有过一次真实的经历.临近放假,女儿特别兴奋,因为幼儿园要评"好孩子",女儿认为自己一定能得到这一嘉奖.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3)初步学会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7.
"繁"中求"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或答疑时,往往很"高明"地判断出:这个方法"很繁"或"行不通",然后信心十足地向学生展示巧妙或简捷的解法,轻而易举地将学生从"迷路"上"引导"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 ,“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师首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引导、开导和启导 ,当好课堂教学的向导。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指出:学习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学生在练习、作业、试卷中的各种错误,甚至会在课堂内讲过多遍,结果他们还是错.  相似文献   

10.
"酷"中作乐     
我已经很久没有开心地笑过了。一次,在街头遇见了老友,她很惊讶地对我说:“你最近好‘酷’。”酷?我倒没觉得“酷”,反而觉得“苦”。老妈曾说过,自从上了高三,我的脸就如同苦瓜一样了。一朋友问我:“你知道什么是‘三点一线’吗?”我本想回答:“家——学校”。但沉思片刻,觉得应该实话实说,于是便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总结道:“在家被父骂,上学被狗咬,到校还挨批。”朋友不停地点头表示赞同,说:“理解,理解,能够理解!”大人们说:“高三的学生个个都是‘哲学家’,说出来的话句句切实,针针见血。”我说:“这就叫‘环境造就人才嘛!’”二身边的…  相似文献   

11.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数学课上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将抽象的数学主动地转化成形象的生活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尝试将“画图”引入到我的数学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现谈谈我的做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一直认为,我不是做营销的材料。第一,我怕应酬;第二,我不善人缘;第三,我不喜欢做不守信用的事情,而别人对我却不一定守信用。如此的一个人去做这样一份工作,无异于夏虫语冬冰,结果便只有一个:冥迷高低,不知西东。  相似文献   

13.
14.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就连古人在写诗时也常运用数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含有数字的古诗数不胜数.更有一些诗句把数字加以巧妙拆析--也就是运用加减乘除法,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字变成诗歌里富有意趣的特殊元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析数法".  相似文献   

15.
16.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要凸显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相同的数学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是存在不同的理解的,教师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要引导他们基于自己的数学观点与同学进行"争辩",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推进他们的数学思辨进程、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应用的深入体验.  相似文献   

17.
18.
以宋初诗坛“晚唐体”派为切入点,从基本史料入手,对“晚唐”这一学史上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明晰与其密切相关的“晚唐体”概念。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是以人为本,人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变成了主体性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人自身的活动构成了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由逐步走向自由的过程,人本身的自由程度是发展的标识。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范文在习作教学中一直都充当着"教师的帮手、学生的救兵"这一双重角色.近来有人认为范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想象,致使其习作"千人一面".那么范文到底要不要呢?当然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