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培养行业中具有专业性和领导性的工程师人才。网络平台、特色课程等新兴热点元素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担当着新的"角色"。进一步完善实践体系是更成功地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的老牌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为达到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既定的培养目标,探索适合国情和校情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希望对推动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学科研课题与相当部分的非地学专业有紧密联系。非地学专业与地质学科相结合,不但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还能为专业办学及人才培养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探讨与国家863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些非地学专业的教学试验,以及在这些专业中渗透地学特色是近几年我们所致力的工作。所得的经验证明,非地学专业能够在地学研究的环境中办出成效,办出质量。  相似文献   

4.
激励型地学人才培养模式将激励理论贯穿于地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搭建培养平台提高地学专业学生对地学专业的认知度和兴趣度,促进地学专业学生主动提升地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个人的专业理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不断创新地学人才培养思想,完善地学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以"野外教学、科技项目超市、社会实践、毕业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激励型地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全球化促使社会对于财经类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于当前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卓越计划"的区域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分析了该校区域国际化财经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为财经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人才培养旨在立足新时代探寻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之路。本研究以“知行合一”为目标,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组建“行知实验班”,以“三跨三融通”为引领,探索和实践着“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此为基础,“新文科”卓越人才改革应坚持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实践载体、教学平台、育人环境和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构建新时代卓越文科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就有“实践出真知”的古训,在卓越人才培养白热化的今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在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通过对国内外工程师、法律人才、医师培养的实践模式在不同维度的比较发现,在我国新时期实践型卓越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反思当前知行不一、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状,充分认识实践模式探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借鉴国外已有实践模式的闪光点,为完善我国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探索新思路。基于此,可以从这些途径完善与优化我国新时期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①丰富人才培养实践形式;②适当延长实习时间;③贯彻“协同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辈李四光的精神是所有地学工作者值得学习与倡导的,文章深入挖掘李四光精神对当代地学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北京大学李四光中队讲师团为载体,认为宣传地球科学前辈的大师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地学文化,促进地学人才的培养,也是提升地学形象与地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内容分析法、计量统计分析法,不难发现2010以来我国卓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研究在价值取向上始终紧随国家教师教育政策重大转变,并由关注宏观讨论向关注不同利益群体价值取向和我国卓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转变;在路径探索上呈现出重视推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寻"卓越"转向路径,追求"共性卓越"与"个性卓越"并存,同时,趋向持续探索学前教育人才关键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今后发展应以探索不同权责主体在卓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地位和责任为核心,进一步进行卓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以及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寻卓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转向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针对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条件,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卓越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查阅相关书籍和论文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关于我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指出我国当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进一步推动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知识政策为逻辑原点分析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认为各高校应当区分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比较借鉴框架,研读相关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办学经验,分别探究复合型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前者可建构为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后者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若干建议基础上,提出全面落实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资源、环境、人地关系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正等待着地学人才的解决。"板块式课程"模式作为新时期地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对提升地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地学人才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地学人才的大师风范等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实践技能训练在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中的做法、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讨论,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形势,论述了实践技能训练对提高地学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地学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在合作中给予企业技术、宣传和文化方面的支持,企业给我们生活方面的支持,实现互惠互利,建立了长期的校企间的真诚合作。学生在野外地学基地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顺利进行细致的野外工作,培养了野外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资源、环境、人地关系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正等待着地学人才的解决.“板块式课程”模式作为新时期地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对提升地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地学人才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地学人才的大师风范等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工业化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此来培养大批各类工程师.在对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标准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大纲.并提出了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卓越人才结构中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类型。把人力资源管理、卓越人才、人才培养等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理论内涵、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合理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特色的实习实训平台,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等四个方面改进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论文指出了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5个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