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般来说,控制股东出于资本多数决而对公司享有控制权,因而在公司决策中处于特殊的优势地位。控制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在行使控制权时侵犯公司利益以及少数股东的利益,控制股东滥权现象在我国股份公司中十分严重。对控制股东科以法律上的义务,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不仅具备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公司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控股股东因其持股数量超过其他任何股东而对公司的运营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实质控制权,其在行使控制权时,有着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公司利益、少数股东利益的天然倾向,因而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控制股东科以诚信义务是西方国家保护公司和少数股东利益的重要手段。笔者论述了控制股东履行诚信义务的内容、理论基础与救济制度,并探讨了我国制度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要约收购垂现代公司制度中普遍的、有效的公司重组方式。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要妁收购.保护目标公司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既是立法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司法实务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上市公司要妁收购中时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阐述了上市公司要妁收购中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拖。进而提出了一些完善这方面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公司法认为,股东和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人格,他不同于公司董事,对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等人不负义务,股东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行使股东权.然而,控制股东转让控制权时导致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权益受损事件日益增多,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越来越受到质疑.本文从控制股东的强大支配力入手,着重分析了控制权转让中控制股东承担的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5.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股东因其持股数量超过其他任何股东,而对公司的运营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实质控制权。我国公司法实务中存在着控制股东滥用其控制权、违法违规操作、损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实例。确立控制股东诚信义务,对改善我国当前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06-1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繁荣,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反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交易活动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处于弱者地位,其利益极易受到来自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控制股东和经营管理层的侵害。如何在反收购中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目标公司受侵害的现实分析,试图从反收购决定权的归属、对目标公司控制股东及经营管理层的权限界定、对反收购活动的监管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加强和完善反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公司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由此引起的弊端众多,因此,确立、强化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防止控制权之滥用成为各国公司法上的重大课题之一。它关乎到广大中小股东及公司利益的维护和大众对资本市场信心的维系。本文就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作了剖析,针对我国新《公司法》的不足,提出了以强化控股股东诚信义务为重心的制度构建设想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公司长期稳健运作的保证,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价值追求。中小股东在公司的出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在公司的管理决策方面上往往受到控股股东的限制,损害了中小股东的股权利益。为了提高中小股东的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股权集中特征,研究控股股东行为对于改善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权收益是控股股东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载体。现实决策中,控股股东往往需要权衡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哪一个更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文章从法律保护角度出发,以控制权收益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研究控股股东行为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控股股东的实际情况,将该框架进一步具体化,用来解释我国国有控股公司与民营控股公司的绩效差异之谜。  相似文献   

10.
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一直是公司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新《公司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同时,实质上使此诉讼的利益最终归属于公司。那么如何定位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角色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国外的立法例、分析目前学术界与实务界存在的观点来对此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股东平等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近年来,控股股东利用对公司的控制,作出不利于中小股东的决策,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法律有必要在司法救济方面加强规定,为中小股东在权益受到侵害或正在受侵害时,提起司法救济提供可能。文章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国外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中小股东权益的司法救济与保护的途径——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存在许多疏漏之处。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在清算中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保障格局难以达到平衡,债权人成为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中的当然弱势方,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因此,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加大对债权人利益的制度保障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结合现行立法和公司实践分析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非破产清算制度和进一步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体之一,它的内部治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进行调整,总体向着“从人治到法治”的方向过渡,但产权不清、个人权力控制及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时有存在,应在法律的框架内改善这些现状,促进家族企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一种结构或制度的安排,目的是在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通过对管理层行为的监督来维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却由于安排的不合理,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的发生。由此,要有一个高层次的决策集体,即应该适当地包括了股东董事、经理董事和外部董事;最重要的是使企业的董事和企业的股东参与决策,在上市股份公司中建立治理型公司董事会安排。  相似文献   

15.
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的前提是公司僵局之不可回避、不可自救,由此获得司法干预的法理基础:亟需填补的法律漏洞、公司自力救济不能、其他救济途径用尽,是司法救济的必要性所在;维护股东权利、实现实质正义、满足期待利益,这是司法救济的正当性所在;司法介入应遵循几项基本原则,这是司法救济的适当性所在。同时,思考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的关系,希望在对国家强制保持警惕的同时信任司法救济,最终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善果。  相似文献   

16.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物资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公司应当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共治公司相关事务.以增进各利益相关者之共同利益,实现公司社会责任。从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考察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难发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债权人在公司组织机构中缺位、劳动者在公司组织机构中式微、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及诉讼救济途径缺失等问题,因此.建立与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适应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我国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制度是着眼于维护上市公司各相关者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它是用来协调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冲突的。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下,独立董事制度还肩负着协调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的重任。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受其特殊性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文章针对它特殊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公司中小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有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中小股东普遍存在投机性和“理性的冷漠”、“董事会中心主义”盛行。依法保护股份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在于事先防范与事后救济并举,如推行累计投票制、规范关联交易等公司行为、征集投票权、提出临时提案、股东派生诉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