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在实施“助学贷款”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我国应进行“国家助学体系”构建的建议,并在荷兰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构建“国家助学体系”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熊彩云 《考试周刊》2007,(5):105-106
“破窗理论”应用于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应做到关注细节小事,处理及时有效;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班级管理;坚持一个标准,贯彻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探索出一种新的助学贷款模式——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并将其作为校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身份认定、手续办理、信用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这项政策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安排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助学贷款工作的逐步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的风险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高校助学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最大程度地保障此项工作中各参与主体的权益,成为助学贷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以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将商业保险引入助学贷款流程的解决办法。并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办法的可行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招生制度的改革,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并获得明显成效。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2004年6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使国家助学贷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诚信助学贷款"模式,从贷前、贷中、贷后实践中形成受助到自助再到互助的转变和合力.该模式成效显著,还贷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与"破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试用"破窗理论"来探讨班级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破窗理论"为切入点对学校的语言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破窗理论"治理校园语言环境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和发展状况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着重介绍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各国助学贷款制度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上述诸国的经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政府于8月15日下发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意见>,本文拟对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介绍这一政策主要内容的变化,分析其对原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和创新之处及其新政策中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不断完善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总体上处于不断探索、完善过程中.通过对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机制在经济学和制度学方面进行的理论分析发现,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准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和学生共同承担运行成本,从而得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商业贷款的结论.正是在此结论下,对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管理、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并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机制设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助学贷款研究呈现两个特点:2007年至今是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的活跃期;近十多年研究的最大热点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分析、国际助学贷款的比较研究和大学生诚信。为此,提出一些对国家助学贷款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舞弊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形象.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有如下的新特征: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将"破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考试管理理念,从而使有舞弊想法的考生不想舞弊、不能舞弊、不敢舞弊,从而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了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澳大利亚五国助学贷款的基本概况与特色,结合我国助学贷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与措施中,助学贷款是覆盖面最大、较有效、较长期的扶助措施,笔者认为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小、切合实际、责任明确、学生的心理压力小,是助学贷款中的最佳选择,应成为资助贫困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从助学贷款系统各元素或利益主体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和原因等方面探究了诚信教育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柔性制度选择.认为正确认识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危害是开展好诚信教育的基础;理性对待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保障诚信教育实效的关键;诚信教育是降低和控制助学贷款道德风险、提高助学贷款制度绩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工作要注重"双解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分析高校贫困生、贫困生扶助工作现状出发,以全新的理念提出了做好贫困生工作的策略,即必须做到贫困生经济和心理“双解困”,并详细阐述了做好“双解困”的具体方法,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了一个“责权利统一、奖惩激励机制健全、违约约束机制功能强大”的管理模式——“河南模式”,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河南高校及学子也因此获得了充足的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得到迅猛发展,在“奖、贷、助、补、减”等方式组成的资助体系中,已经起到了1/3强的作用。但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理论研究滞后、政府和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实际操作研究滞后是关键所在。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完善信用系统;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资助体系,增强学生还款能力;搭建助学贷款信息化交流平台,提高管理效能是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方面因大学生就业难而出现还贷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而导致工人就业难,问题和矛盾集中在就业和资金上。通过设立新的金融产品“工学贷”,即中小企业如愿意提供合适的岗位,吸纳大学生实习(就业),且支付相应的薪酬,该企业就可以凭“据”(大学生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到国家政策性银行去贷款。这样,“两难”变成了“两利”,而原来的银行、学校、学生“三赢”局面也会变成为银行、学校、学生、企业“四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