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宜宾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是造成全球碳排放总量迅猛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2000—2010年宜宾市土地利用数据与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对研究区11年来土地利用的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宜宾市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85.559 9万t增长至了2010年的490.823 2万t,增长率高达165%;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而林地为最重要的碳汇.2)据中国造林成本的价格估算,宜宾市在研究期内需要年均拿出1.5%2.6%的生产总值来支付碳失衡所导致的生态补偿量.3)宜宾市各区县的碳排放强度在研究期内呈现出"先增后减"和"持续增长"两种不同的变化类型.4)宜宾市各区县的碳汇、碳源及碳排放总量空间格局差异显著,碳源和碳排放总量表现出以"翠屏区为中心,向两侧递减"的格局,而碳汇能力较强的区县则主要位于西北部和南部山区地带.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碳排放模型测算四川省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应用Tapio模型判断区域内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评估农业经济低碳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16年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是6.27%、1.26%;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大部分时间处于"不理想状态—相对理想状态",2012年则呈现出完全脱钩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4-2015年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并构建统计指数对该区域碳减排贡献与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运用LMDI法分解了其旅游业CO2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碳排放量在研究周期内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是最重要的来源;其碳强度的脱钩指数多介于0到1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碳减排潜力大于1,整体减排效率较高;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促进该区域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负向驱动作用效果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业低碳发展提出了转变传统观念、改进能源强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旅游监管约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碳排放测算模型,从滁州农业生产中4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滁州2000-2009年农业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滁州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滁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碳排放强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生产模式因素、生产资料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分别累计实现15.66%、97.05%的碳减排;而经济规模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分别累计产生195.86%、16.85%的碳增量。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农业碳排放,以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农业碳排放绩效。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影响安徽省大部分地市农业碳排放绩效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农业碳排放规模效率相对较低;而从区域看,皖中地区历年农业碳排放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其次是皖北地区,皖南地区最低,呈现出"中北南"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1998-2013年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利用改进的Kaya恒等式与LMDI法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负向驱动农业碳排放,产出因素和结构效应则正向驱动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从2006年以后实现脱钩,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因此,建议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和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三方面促进农业生产减排。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四川省农业生态碳排放现状进行估算,并使用LMDI模型对四川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因素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因素,也是唯一对碳排放量呈正效应的因素。而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因素均呈一定的负效应,人口增长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基本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预测了2014-2022年江西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量值,整体而言,江西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在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发现到2022年江西省的能源消费量达到11 060.1万吨标准煤,碳排放达到6 282.4万吨;从2014年到2022年江西省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4.06%,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11%。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46-52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1990-2012年我国28个省份农业TFP的时空演变以及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的贡献达到了54.010%,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整体TFP增长的主要源泉;从区域来看,各区域农业TFP增长以及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进步促进了区域农业TFP的增长,而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作用;从收敛性来看,全国以及各区域农业TFP都存在δ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0.
隐含碳指的是商品从最开始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碳排放的产生数量。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贸易隐含碳排放量,运用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然后通过LMDI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强度效应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研究区内排放量呈现不平衡特征,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呈现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格局;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等部门产生贸易隐含碳份额最大,废品废料部门份额最小;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远大于结构效应与强度效应。贸易碳排放转移研究有助于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可以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碳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