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山极顶》刊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日《人民日报》,是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写的。泰山,自古称作“五岳独尊”,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临近东海,极顶称日观峰,峰上有日观亭。日观亭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有这样的笔墨,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登泰山记》,也写了在日观峰观日出。唐朝大诗人杜甫,年轻时代想登泰山未成,写下《望岳》一诗,寄希望于将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以,登泰山观日出,千百年来,成为文学家、诗人抒写、歌咏的老题材。  相似文献   

2.
《泰山极顶》一文(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长期以来被称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作品,因而被做为范文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我觉得,在思想内容上,这篇作品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在艺术上也不见得十分的佳。 文章从想到泰山极顶看日出起笔,进而联想到登上泰山,如果看不到日出的“寡淡”心情,在读者心头布下借以突出主题的悬念。结尾写登上极顶,由于天气“阴沉沉”的,终于没能看到日出,然而,作者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起来。为什么呢?原  相似文献   

3.
拥抱日出     
正上中学时,念过杨朔的《泰山极顶》。从杨朔专程上泰山看日出而不得的遗憾心情,猜想到日出胜景一定是十分壮观的了。以后又读过刘白羽的《日出》。文中把坐在飞机上看日出的情景描写的亦真亦幻,如入仙境。印象十分深刻。自那以后,便一直向往着能够看到日出,然而飞机难得坐,即便有机会坐飞机也不见得能碰上日出。所以,刘白羽那种看日出的感受怕是领受不到了。只希望能有机会到一趟沿海或像杨朔那样登泰山去碰碰运气,也许可以了却心  相似文献   

4.
师:老师通过调查,知道大家都喜欢旅游。现在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曾去过的地方?生:爸爸带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登上泰山极顶,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那次,我们有幸看到了美丽的日出,景象真是太壮观了!生:我去过安徽黄山,听妈妈讲黄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飞瀑,衡岳之烟云。所以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真是见多识广。今天,老师和大家再一起去游览一个更美的地方。(板书:张家界)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能把课文读3遍以上的…  相似文献   

5.
在这首诗里诗人既没写“开窗放入大江来”的壮观,又没有写“淡扫明湖开玉镜”的奇景,而只写遥远瞻望中的一种感受,一种情感的体验。原来诗人的游踪并没有到山中,他的笔并未实际接触到泰山的实景,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雄伟磅礴的气魄,苍茫阔大的图景,使人真切地感到诗人胸中耸峙着一座泰山。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7》第五题内容是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的训练,从第五册到第八册每册都有两次安排,可见修改病句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有序、有针对性的修改病句的训练,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达到“大纲”的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教36年,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整整坚守了30年。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权力去选择学生,而总是被领导、家长和学生们选择,自然也就一直承担着改变落后班级和教育顽皮学生的班主任工作。做教师的都知道,宁教十个好学生也不教一个后进生,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无论有多难,我只是将其当成是"泰山极顶看日出"了。正是凭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七册15课(六年制第九册3课)《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海行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绘形绘色把海上日出景象写得绚丽多彩,宏伟壮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奋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国的骄傲。泰山巍峨挺拔,气势磅礴,成为崇高的象征,雄奇的典型。它有很多胜景,而蔚为奇观的却是登山赏日,“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四大奇观集中表现了泰山雄奇的丰采。但它是人们不易多见的奇景,更是泰山游记不易写到、不易写好而又不可不写好的奇景。姚鼐的《登泰山记》所以成为同类题材的代表作,就因为它精炼形象地写出了登山赏  相似文献   

10.
王美问:《雨中登泰山》有何新意? 关于东岳泰山,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的名篇,近有杨朔《泰山极顶》的佳作。要想写出新意,实在太难。但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独辟蹊径,富有新意。一、新的角度。像《登泰山记》、《泰山极顶》总是着眼于晴日的泰山。而《雨中登泰山》不蹈前人故辙,另辟蹊径,着眼于雨中泰山。其中:1-2节写冒雨登山,一偿宿愿。3-9节写雨中泰山,美不胜收。10-11节写独享雨趣,别有风味。特别是一些雨中奇景,别有一番情趣:虎山水库,飞瀑直泻,吼声震天;雨中登山,山溪作陪,大水漫径;悬泉高挂,百珠散玉,细雨湿身。总之.泰山雨景是“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  相似文献   

11.
有语病的句子被称为病句,那么,有毛病的标题,姑且称为病题。病题是拟题的大忌,而报纸杂志上却时常出现病题。为提醒作者、编者及广大读者注意,请看笔者亲眼所见的一些病题。(1)“裸”官,迷失在桃色绯闻中(《读报参考》2011年第25期)此标题成分赘余。  相似文献   

12.
历来写泰山游记,大抵写登山观日出的多。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却独辟蹊经,别具一格,不写观日出而写“雨趣”,写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这篇游记笔酣墨饱,情趣盎然,意境空灵,构思巧妙,写出了雨中泰山的奇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细腻的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富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九册“基础训练7”第三题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复习功课。”编者是把它作为病句要求学生修改的。病因是“意思含糊不清”,即不合逻辑,违反了矛盾律。“全家”当然包括“我”在内、怎么会“只剩下我一个人”呢?这对判断的关系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判断,其中必有一真,另一为假;或一为假,另一为真。但是,在实际语言中,有时却有一对判断相矛盾而又非病句的语言现象。“全都……只有……”这种句式,不仅存在于口头上,古今名家的笔下也不乏其例。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然而烦恼、忧愁和痛苦却接踵而至。他们按照老师苏格拉底的要求,历尽艰辛,伐木造船,尔后泛舟荡浆,这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快乐就躲藏在艰辛之中!不是吗?有人认为读书生涯难熬,苦读苦学,哪有快乐的踪影?梁实秋则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真是读书乐。”他从艰辛的读书生活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不是吗?有人认为登山艰难,山的巍峨使他们感到自卑和气馁。而作家杨朔则在登上泰山极顶,饱览日出的壮观景象后,挥笔著文。他从艰险的攀登中找到了…  相似文献   

15.
《泰山极顶》是杨朔同志散文中的佳作之一,多年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与熟悉。 这篇散文,通过作者登泰山观日出过程中对沿途山川风物的所见所想的抒写,热情地赞颂了旭日东升,红光万道的人民公社及我们伟大而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激发人们高举红旗,胜利前进。这一重要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其艺术上的刻意求工,富有特色地表达出来的,而尤为突出的,是在意境的开拓上。  相似文献   

16.
美的瞬间     
我的家乡在李沟,只听名字,你就会猜想到那是一个被四面高山围着的小山村,在那里春秋时节的早晨时常有雾弥漫在天空中,很难看到日出,我却有幸看到了“雾中日出”这一奇景。  相似文献   

17.
影像品读     
正《泰山日出》景观壮美,成功记录了日出的完美;构图有创意,曝光准确,冷暖色调交相呼应。对于泰山日出,许多人都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对于这个题材往往却不知道该如何拍摄,心头一片茫然。此图,作者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利用镜头的特性把整个日出景象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前一亮,美不胜收。恰如徐志摩诗句所云:"一方  相似文献   

18.
海是个一望无际的蓝色世界,海的脾气十分古怪,它有时会不费吹灰之力使你永陷于大海之中,有时又会像一个爱吹捧的孩子,把它最值得骄傲的壮观奇景奉献给勇敢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一正式出版之初中英语练习册上,看到编者将Zhang Hua is a Chinese当作病句。笔者揣测可能是编者将此句的不定冠词a视为“病因”,假若这个推想恰合编者的本意,笔者则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定准方向,抓住“课眼”,才有可能集中时间解决主要问题,也才有可能冲破程式化的旧框框,为学生创造自学多练的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戏有戏眼,课有课眼。戏眼是一出戏里最精采的场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杨朔在《泰山极顶》中写道:“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象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课眼”意在“揭全文之旨”(《艺概》),它是课文的窗户,正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抓住“课眼”就能带起对全课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