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库切的小说《凶年纪事》植根于霸权与边缘文化语境,颠覆现行叙事模式,将文本写作立场置于南非后殖民语境中,充分借用后现代叙事策略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体现了对历史与殖民话语权威的反抗,最终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因而,《凶年纪事》所体现的是在后现代形式影响下的后殖民叙述,是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2.
在《内心活动》和《异乡人的国度》这二本文学随笔中J.M.库切相当具体地阐明了他对于文学翻译的观点。该文在梳理其中有关文学翻译的文章的基础上浅析以下三个方面:库切对文学翻译所持的态度、库切关于文学翻译提出的标准以及库切所持的文学翻译观的后殖民解读。库切对文学翻译的态度和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标准与其后殖民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开展后殖民批评和生态批评之间的对话,探索"后殖民生态批评"成为西方文学批评研究的新趋势。新英语文学的意象创造,在反映和投射殖民/后殖民身份,形塑种族与种族、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过程中的隐喻效应、指涉作用和话语功能等方面功不可没。库切的《等待野蛮人》是新英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从殖民者的无度狩猎行为、对无辜生灵的戕害以及对无声自然的压制等三个方面,表达了库切对帝国意识形态及其暴戾行径的控诉,对殖民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和生态后果的反思,呈现了其试图构建族群正义、伦理正义和环境正义的后殖民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4.
库切的生态书写氤氲于其后殖民创作之中,生态主题与后殖民主题在其作品中相互交融,具有典型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特色。以往的评论主要从后殖民理论视阈来分析库切的文学创作,而对其作品中丰富的后殖民生态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是展示库切后殖民生态关注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库切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绝非空洞地赞美大自然或将其浪漫化,而是与残酷的种族殖民战争及种族殖民统治相关联,具有明显的伦理政治倾向。通过探究《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所蕴含的后殖民生态关注,我们能够窥见库切尊重一切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容及反对一切霸权的后殖民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5.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 ——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移民文学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衍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尤其是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以其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的运行轨迹,生动展示了后殖民语境所赋予的文化政治学方面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6.
常超 《林区教学》2010,(5):75-77
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是对翻译研究的新尝试,它阐释了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后殖民的翻译研究与传统研究是不同的,它探讨的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过程。尝试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研究翻译,关注不同翻译策略的使用,通过对翻译实例的研究进而得出基于归化和异化之上的杂合法是后殖民翻译语境下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殖民背景之下,流散主体在遭遇"他"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后殖民文学是流散主体身份认同叙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人物J.M.库切因自身的流散经历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故而在《等待野蛮人》构建出一种动态的、复合的流散身份。经历了"流散"后的库切和"野蛮人"最终在"寻根"之旅中获得了自我对流散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左苏皖 《文教资料》2010,(22):56-57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语境下的复译被赋予重新翻译弱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让西方世界了解真正的他者文化。它一方面以追寻文化的原始生态为宗旨,另一方面又以推进解殖民进程为己任。通过复译,对“操控”式翻译进行“反操控”,以恢复历史和原初文化的多义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显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殖民色彩。文化殖民采取知识与权力的融合,进行理性伪装下的知识生成,造就"内殖民"的文化陷阱。后殖民理论虽然对东方主义这一文化殖民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批判的软弱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后殖民国家所超越。后殖民国家要想防范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除了要完善话语防御策略,还要切换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4.
作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欧洲早期殖民思想的作品。库切的小说《福》与该作品有很强的互文性,通过女性叙述者苏珊的抗争和星期五的沉默的描写,库切颠覆了这部经典之作,体现了库切在后殖民语境下对权力和压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杨文滢 《海外英语》2011,(2):128-129
以后殖民文化格局对中国文化国力的威胁为研究背景,以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视域,深入探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的尴尬处境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并以此为根据探讨本科翻译专业如何培养中译英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常丽丽 《海外英语》2015,(6):148-149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文化的少数族群在构建自我身份问题上所经历的人生路程以及其在后殖民文化下的生存困境,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种族的世界关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文化的少数族群在构建自我身份问题上所经历的人生路程以及其在后殖民文化下的生存困境,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种族的世界关怀。  相似文献   

18.
《抵达之谜》中作家努力脱离特立尼达实现向英国的抵达之旅分为两部分:对特立尼达的生活经验抛弃实现从"第一童年"向"第二童年"抵达;对特立尼达的文学经验抛弃实现从男人向作家的抵达。在英国殖民语境下奈保尔被英国精英文化同化,实现了"英国化",在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不是作为被殖民者的复现,却是以"他者"面目出现的殖民者的"同者"。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在文化批评领域持续产生世界性影响。在解构殖民话语稳定性和同一性的书写策略下,霍米·巴巴揭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掩盖下的文化差异。霍米·巴巴的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话语实践,不断冲击殖民话语和殖民文化逻辑的同质化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