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求本字     
“本字”是传统文字训诂学最习用的术语之一,所谓“本字”,是指与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直接、完全相吻合的文字形体,而义与形是否相吻合,旧来则是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标准的。前代训诂家在论及某字具有某义时,常常要探讨这个字是否用的是本字;如果不是,便要进一步探讨本字是什么,这种方法叫“求本字”。到了近代,“求本字”这种方法发展到极点,不但讲究字义要求本字,甚至有人竞提倡作文写书要写本字了。要求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3.
开封方言本字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方言中的一些词来源于古汉语,因为这些词没有被普通话继承下来,开封人也只在口语中使用,很少写下来,因此人们已经不知道这些词的书写形式,即本字。利用古代字典辞书或字形分析可以考证一些开封方言词语的本字,为人们认识本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方言词考本字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本字”问题与“文白异读”和“读破”等相关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讨论方言词考本字的意义和方法 ,着重说明方言与汉字系统的关系。文章把从古到今的汉语书面语及其基础方言称为“主流汉语” ,指出方言词考本字无非是在主流汉语中寻找词源 ,生僻的本字是主流汉语中久已淘汰的词 ;收集文白异读的“白读音”实际上是在现代常用字中辨认同源成分 ;方言特有的“音随义转”现象反映了词汇语孳乳繁衍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遵义方言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方言词汇中存在的“有音无字”或同音词混淆问题作一些探讨,通过比较,探究其本源。  相似文献   

6.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 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相似文献   

7.
无定代词“或、有、莫、无”等词,从它们的本义到假借义、引申义的各种语法作用和意义,在演化过程中,具有音从义转、音同义通不拘形体等语法特征。有些教材和论中对此分析有异,判断不当。对这些易混淆的词性类别,应针对汉语特点,强调语法分析时兼顾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记录方言的原则和确定方言本字的条件,对《黔阳县志·方言卷》所录湘西方言词语(hāi)的本字提出异议。作者通过字形、字义和古音演变几方面的分析,确定这一方言词语的本字应为“娭”。  相似文献   

9.
方言词本字隐晦难考,许多闽南方言古语词在辞书中常不得其字。如“飵”、“嫷”、“谲”、“皁”、“揞”、“幐”、“恬”等七个词的本字便常被误用,而这七个词在扬雄的《方言》中均有记载。利用《方言》对这些词进行考辨,求其本字,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词语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广西防城区位于西南边陲,主要操粤方言,防城区粤语保留了许多上古、中古词语,部分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广州话不一致,运用音韵论证、语义论证及书证相结合的方言本字研究方法,考求出广西防城区粤语部分常用字的本字如(米壹)、(食追)、婢、髀等.  相似文献   

11.
《说文通训定声》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朱骏声的代表作,考本字是全书的重要内容,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失误。造成朱骏声本字考求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直接根据前人的传注训诂材料确定本字。《诗·鸱鸮》"予所蓄租"之"租"义为"蓄积",属于引申义而非假借义,朱骏声对传注训诂材料未加辨析而据此所考出的四个本字"贮""储""作""祖"是错误的;《庄子·达生》"公反,诶诒为病"之"诶诒"为连绵词,无本字可考,朱骏声根据前人训释考出两个本字"绐"和"眙",误;《周礼·宫正》"凡邦之事,跸",其"事"为祭祀义,乃引申义,朱骏声根据古注判定为假借并为之考出本字"祀",误。  相似文献   

12.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本文所考的是记写内蒙西部汉语方言的部分常用单音节词或词素的本字。这些词或词素,历来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是被误写了的,所以有必要一一加以考订。二、为避免重复,凡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续考》和《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①中已有的字,本文不再收入。三、对本字进行说解的文字,一律使用通用字。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四、内蒙西部汉语方言各方言区的方音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呼和浩特方音为准,采用国际音标为本字标音。至于声调,则只分平、上、去、入四声,不标调值。  相似文献   

14.
仙方言为闽方言的一支,考证莆仙方言本字对研究其它闽方言本字具有参考价值。目前通行的一些闽方言“本字”,以莆仙方言检验,显得不合理,它们也有重新论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陇南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方言词的本字,不仅有助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而且通过证音释义,推见本字,可以探讨语源,钩求古义,训释上古典籍。所以自汉代以来,方言的研究就是训诂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以甘肃陇南方言中一些常用的词语为例,来证明古音古义往往保存在民间口头语言的事实。一、今通语把煮沸的水叫“开水”,陇南方言叫“(饣干)水”,“(饣干)”读“干”上声。按“飦”是本字,“开”是借字。《说文·(?)部》中说“飦”是“鬻”的异体,与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词汇的丰富,除古语的承用之外,方言的利用也是原因之一。《公羊》多齐言,《淮南》多楚语,传统训诂学也把杨雄的《方言》包括在内。因为我国古书所采用的书面语词汇,大多以京都的语汇为基础,吸取各地方言;研究训诂学,也应该采集汉语各地方言中有用的材料为佐助,考释出本字来。 “本字”,是训诂学中的常用术语。所谓“本字”,指与它所记录的词的意义直接、完全吻合的文字形体,而义与形是不是吻合,就得考释该字是否用本字。如果不是,就得深入一步探求本字。这是训  相似文献   

17.
遵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之川贵话土语群,从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看,它都有着西南官话的一般特点,此不赘述。但它又同时具有自己的独立性。本文旨在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方言词汇中存在的“有音无字”或同音词混淆问题作一点尝试性的探讨。本文收,时主要是单音节方言词或词素,因为这些词或词素是方言词汇中最基本的单位和要素,同时,也便与《广韵》、《集韵》作比较,更好地探求其本源。  相似文献   

18.
泾川方言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语言,相比周边语言,语音、词汇、语法发展都比较缓慢。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这些本字的读音与陇东方言词的实际读音并不完全一致。本文本着据义定字、据音定词的原则,考证出能够代表平凉泾川方言词的若干本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本字"的看法各不相同,由此引发了对"本字"认识的混乱;传统上往往直接从"本字"入手去界定通假字,从而陷入对通假字及其本字认识的误区;只要从通假字的特点"临时性"这个角度入手,才能正确认识通假现象,进而得出通假字的本字是某词的常规用字这个属性,并且要从本质上把通假字与其他用字现象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考湖南省娄底市新化方言中作结果补语的[tcyō45]的本字。本文从语法语义、音韵及次方言三个方面来考证[tcyō45]的本字是“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