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当的教态,通常在教师眼里被认为是小事,恰是这些小事却折射出一个教师的修养,同时对学生也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浅谈教态美     
浅谈教态美禹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王金红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眼神、表情、语调、动作和体态等方面的因素构成。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它本身也可以表情达意,以情感人,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手段。譬...  相似文献   

4.
教态论     
一、何谓教态教态,即教师口语表达的情态,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是教学上的无声语言。它是合格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其地位并不亚于教师的有声讲言——板书和教语。有了科学的教材和先进的教法,如果没有合格的教语、良好的教态,那么教学效果还是要大为逊色的,因为教语与教态是教师实施教法使用教材的直接的,最重要的两项手段,在  相似文献   

5.
张廷芳 《山东教育》2002,(26):48-48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我国教育工作者常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教学的变化。国外教育工作者也有“变化是兴趣之母”的说法,从中可以看出变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变化技能大致可分为: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  相似文献   

6.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8.
三尺讲坛是广大人民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教师如同燃烧的红烛,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创造出无限的教学艺术之美。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之中,尽管有声教学语言占有着主导地位,但只有与无声教学语言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本文从无声教学语言的教态美和板书美两大方面赞颂教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卞红 《考试周刊》2011,(38):147-148
在诸多的教学艺术素养中,教师的非语言性行为是重要因素。非语言性行为是指教师运用神、情、行、态等无声的非语言性因素,将众多的信息传导给对方的行为。神,是指体育教师的情神状态、神采;情,是指教师的表情,情调;行,是指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学动作;态,是指体育教师的仪表、教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这些无声的因素,使之成为非语言性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育教师的教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谢媛媛 《科学教育》2006,12(1):F0004-F0004
教态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举止、神情、风度等,是师生之间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体育教师的教学环境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体育教师时时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都在学生的观察之中,学生随时都在盯着教师的各种细微变化。而教师初次的讲解、示范、言论、行动、仪表、风度……等,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四清 《广东教育》2003,(12):37-37
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教者取得的是“道”的地位,“道”生万物,而“道”又不直接生万物。在教学中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学生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少学多是一个原则。教并不是具形具体的灌注或传授,它应该包括双边的活动,牵涉到人的心理、生理、兴趣,联系着不同的内容。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得“道”,尽可能少干预,让学生多选择。教师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一、“交尺子”的有作为,“用尺子”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问题,不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鳃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教态”是一种非语言信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应该就是指教态。我认为,教态应该由内在和外在两部分组成。外在的教态包括教师的衣着、仪表,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体语言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地位、教养和阅历的标志。可见人的衣着仪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左琴 《湖南教育》2008,(9):41-41
语文教学设计就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过程。它能促成语文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真正成功的教师,确实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须达到的境界,就是高品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风格。艺术的风格在于创造,教学艺术的风格当然也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不会有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教学艺术风格不是空洞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教学艺术风格不是抽象的,它需要通过教学的语言风格、板书风格、教态风格等具体表现出来,教学风格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模式,不是纯粹外在的东西,它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人格、气质和才华,取决于教师对现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首先,创造教学艺术风格必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的设立是目标教学管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和传统教学的“教学目的”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正是这一字之差 ,影响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素质教育思想。具体来说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以下几点区别。一、“教学目的”只导教 ,不导学 ;“教学目标”既导教 ,又导学“教学目的”是教师对自己“如何”教及教的“结果”规定路径 ,指出了方向 ,是教师对自己的要求。由此可见 ,教学目的的设计具有片面性 ,它重教不重学 ,心中无学生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则不同 ,它变单纯重教到强调重学 ,既导教 ,…  相似文献   

17.
课后记载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回顾、反思的简要文本记录,其关注焦点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成与败”“利与弊”“得与失”的分析,因而它日渐成为一种培养教师反思教学习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育界多主张“因材施教”,而就成人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难做到因材施教。其原因很多,如年龄差异、身体素质差异、知识结构、水平差异等。“因教而学”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他提供了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适应的另一种思路。该理论主要针对课堂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的矛盾,在教学中采取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主体作用。学员主动调节自已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和效率的目的。我们就“因教而学”的内涵、理论意义和培养思路进行粗浅的理论探讨。一、“因教而学”的内涵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19.
许俊霞 《今日教育》2010,(12):54-54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教师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的—种方式,它旨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教态与效果     
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诸多,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教学态度,我认为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指教师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认识与贯彻的态度。也就是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等等。另一种是指教师在教学时的仪表风度、举止动作、感情态度和语言特点等一系列外部现象。教态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乌申斯基说:“教态对学生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可见,教态与效果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的教态好,会激起学生喜欢你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