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敏于发现,勇于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现成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让他们掌握方法,主动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在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讨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如何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呢?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讨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如何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呢?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尊重学生 著名的心理学家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别人。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就需培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敢于发现,勇于创新;促使发现,乐于创新;敢于发现,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心学校龙文文学社成立于2011年3月,在中心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龙文杯校园创新作文大赛""感念恩师?一句心语寄恩师""亲近自然,爱我茶乡"等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敏于行动,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勤于阅读,善于积累,乐于发现。文学社成立以来,社员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30多人在省市级征文比赛、县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教材文本,不要说学生,就连不少的语文教师也是决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的。对于文本中的一些传统见解和解读,我们也往往是奉为圭臬,不敢违背。其实,人无完人,文无完文。只要我们敢于质疑,用心发现,即便是再经典的著作,也难免会有瑕疵;即便是再精辟的见解,也可以多重解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敢于质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把这种质疑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我。一、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说法很有道理。没有问题也就难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浮于表层和流于形式。要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我们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不会有创新,社会也就不会发展。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王冠是否是纯金发明了浮力定律;琴纳从挤奶工人很少得天花寻找到抵御天花的有效武器等等,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创新能力。自然学科的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启钧 《科学课》2008,(7):56-57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活泼了,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很多同学高举小手不停地大喊,根本不管正在发言的同学,也听不进同学说什么;一听要动手实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布里昂说:"遇到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时,要装出一筹莫展的样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奋力而有兴趣地努力,最终解决困难。""装"的过程,教师更多地是把自己当成学生和孩子一起思想。一、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于思想启发质疑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要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始。教师要以好朋友、好伙伴、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去营造学生敢于发现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黄愫愔 《中学文科》2009,(17):119-119
“问题思维”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以积极的思维活动为核心的行为取向,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极为重要.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应当认识到要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对小学生来说,要有敢于做、说、想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学生不能只等着教师把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讲出来,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敢于探究新问题,敢于用和别人不一样的实验方法;整理自己的实验活动时,要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敢于批评别人的意见。   例如“分一分”一课中,学生分石头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每组分的标准尽量要不一样,学生就可采用按厚薄分、按大小分、按长短分、按形状分、按大中小分、按轻…  相似文献   

16.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精神。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像猜测的创新品质。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新的领域。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问题意识一旦形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会只满足于表象,就不会对什么都视而不见,而会对观察到的现象敏于生疑、敢于存疑,进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创造力.并由此源源生发出新异、多彩、多元的发展性、创造性、突破性的新思维、新构思、  相似文献   

18.
张瑞莲  利娟 《宁夏教育》2014,(12):58-59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错误,说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有共性的。本文就教师如何把学生的错误当做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敢于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理解为一种创新的过程,在师生共同纠错、改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终达到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温日芳 《广西教育》2007,(9B):37-37,43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状态,他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可能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以积极的思维活动为核心的行为取向,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研究和实践也表明,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动力机制是较长效的、较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徐新坤 《考试周刊》2013,(31):137-137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充分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能够引发学生对实验事实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善于观察、敏于发现、勤于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