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现象描述:这是一个在大学校园中人数日占优势,在社会上仍备受注目、是我国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背景的群体。虽然这只是一个观念形态上的一个“群体”,但是社会赋他们的符号却异常的鲜明,在他们身上交织与联系着各方面的社会内容,因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群体。2、特征分析: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并不具明显特征,只具人数上的主体优势;在同龄人中,他们总体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3、现象与特征矛盾揭示:独生子女以“唯一”的身份与家庭、社会发生着全面的联系,这也正意味着他们的必须以“唯一”的身份和角色承载着家庭、社会乃至历史等一系列内容和责任,这也使得他们自然地成为各种矛盾交织的焦点。这一内在矛盾随着他们进入大学校园而逐渐的尖锐与深刻。这才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1、现象描述:这是一个在大学校园中人数日占优势,在社会上仍备受注目,是我国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背景的群体。虽然这只是一个观念形态上的一个“群体”,但是社会赋他们的符号却异常的鲜明,在他们身上交织与联系着各方面的社会内容,因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群体。2、特征分析: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并不具明显特征,只具人数上的主体优势,在同龄人中,他们总体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3、现象与特征矛盾揭示:独生子女以“唯一”的身份与家庭,社会发生着全面的联系,这也正意味着他们的必须以“唯一”的身份和角色承载着家庭,社会乃至历史等一系列内容和责任,这也使得他们自然地成为各种矛盾交织的焦点。这一内在矛盾随着他们进入大学校园而逐渐的尖锐与深刻。这才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存在着依赖性较强,自制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1.任性。如今的中小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是家庭里的“小皇帝”,父母对孩子过份宠爱造成他们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而体育这门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与技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之外,更具有“开智创新,以德育人”的独特优势。承认优势,发挥优势,创造优势,这是在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王作生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关注。一、心理障碍的成因是什么呢?1.家庄教育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然而,当今这个“温床”是怎样萎缩着...  相似文献   

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段时期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发展 ,到完全形成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全局 ,如何认识、理解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二重性现象 ,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关键。本文就此试作分析。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社会经济性质是判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决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前 ,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群体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位置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陷,独生子女个体普遍存在着某些异常心理。认真剖析这些异常心理特征,研究其成因,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除先天因素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日渐明显。在当前中小学生中,不…  相似文献   

8.
“多余人”是俄国文学中一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性格矛盾而复杂。他们之所以成为“多余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二重性冲突 ,而构成其性格二重性冲突的深层原因 ,则是俄国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 ,即文化的冲突 (包括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底层”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文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 )、先进意识与阶级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文着重从文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如何纠正中小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类型及教育对策浅谈如下。一、封闭孤独型由于父亲或母亲的不幸离异(身亡),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同学们的冷漠和歧视,使他们敏感多疑,受不得批评和委屈,把别人的帮助看作是“别有用心”,于是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和戒备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温暖,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一…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得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一些与完整家庭中孩子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贫困”现象的发生。本文透视了城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并结合留守儿童“心理贫困”的表现来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心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许毅谈———关注中小学生的亚健康所谓“亚健康”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所谓“第三状态”,即出现了一些躯体或心理的症状,但是无法发现明显的生理或器质性改变。在现代社会中,亚健康的问题比较突出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浮现。而中小学生的亚健康问题比成年人更值得关注,因为它的后果更严重,治疗难度更大。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亚健康问题往往被自己的父母或老师所忽略。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期,他们往往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学生并非一个简单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引导和熏陶着他们心理状态的发展,诸如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学校里的“心理施暴”现象以及社会生活里存在的恶性刺激等等。于是,怎样帮助学生避免这些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因素的影响成为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学生受到的某些心理伤害并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如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情绪低落而不稳定,青春期的情感波折和心理困惑等等。如何使学生在心理受到伤害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自我恢复,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心理学家鲍里斯·西吕尔尼克的“回弹”理论为我们进行这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这个庞大人群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着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的生活境况是否也达到了一种相对令人满意的程度,调查发现: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很大,他们的处境仍然艰辛.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从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三个层面,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这个庞大人群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着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的生活境况是否也达到了一种相对令人满意的程度,调查发现: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很大,他们的处境仍然艰辛。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从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三个层面,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余人”是俄国学中一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性格矛盾而复杂,他们之所以成为“多余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二重性冲突,而构成其性格二重性冲突的深层原因,则是狐国独特的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即化的冲突(包括东方化与西方化的冲突、“底层”化与“上层”化的冲突、传统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先进意识与阶段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着重从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其“育人”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然而,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心理压力困扰着他们,干扰着他们正常地学习和交往,严重者影响着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老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应该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积思广益,共同来探讨、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使学生放下包袱,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之将来成为有所作为的人。这里,我想结合自己当班主任…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心理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其中 ,在注重写作训练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 ,作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笔者教学中 ,从以下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指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 ,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目前 ,我国在校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 ,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 ,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因此 ,当他们面对家庭中的父子母子的冲突、同学间的摩擦、考试的失误、社会现象的刺激以及青春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促进作用就是教师的思想影响力。 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未成熟期,他们的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处于变化状态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他们受着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学生并非一个简单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引导和熏陶着他们心理状态的发展,诸如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学校里的“心理施暴”现象以及社会生活里存在的恶性刺激等等。于是,怎样帮助学生避免这些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因素的影响成为心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学生受到的某些心理伤害并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如学生在父母离异后情绪低落而不稳定,青春期的情感波折和心理困惑等等。如何使学生在心理受到伤害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自我恢复,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心理学家鲍里斯&;#183;西吕尔尼克的“回弹”理论为我们进行这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打破了城乡相对隔离的封闭状态,受到城乡差距“推拉力”牵引的农民大量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在不断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他们涌入城市,意在摆脱贫困,却无形中被纳入城市化进程中“边缘化”的困境。这种“边缘化”集中表现为身份的二重性以及精神世界的矛盾。究其深层原因,则是“农民工”力图摆脱贫困的主观能动性与城市生活的规则与其惯有方式对农民工心理上的排斥而造成的。因此,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良性心理互动是有利于农民工摆脱困境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