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黄金周旅游现象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黄金周假日旅游蓬勃发展,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同时,作为一种"政策经济",在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本文则主要针对"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提出应当坚持完善黄金周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的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已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的亮点,它对启动假日消费,带动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内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从旅游者、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等方面分析了新的休假制度对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在近几年的假日旅游黄金周,厦门风景名胜区接待了大批游客。面对日益火爆的假日旅游,厦门风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很大的威胁。本文就是从这个背景出发,从厦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实际出发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全面恢复振兴,旅游年收入均达到两位数增长,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平均10.4%的增长速度。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业发展经济体。旅游经济的升级,带动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的改善,也进一步激发了旅游客车市场的需求。目前全国每年黄金周约有1.4~1.8亿人出行,与同期相比上升9.6%,旅游业收入接近100亿,无论从恩格尔系数差距的缩小,还是人们享受型需求的提高,再加上黄金周,所以我们说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刺激大中型、中高端豪华客车市场,极大地带动中国客车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黄金周国内旅游正在朝着健康的良性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研究黄金周国内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积极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上半年SARS疫情对我省旅游业影响甚大 ,反映出我省旅游业还处于脆弱阶段。加大我省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改变旅游黄金周呈现迭宕起伏弹性变化的状况 ,处理好旅游部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之间的矛盾 ,则有利于我省旅游业早日走出目前的困境 ,有利于促进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程度越来越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业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论文就是根据我国旅游业目前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取消"五一黄金周"对于旅游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取消"五一"长假后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金周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扩大我国内需、促进假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仔细考察我国黄金周旅游,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黄金周旅游还存在诸如井喷式旅游现象、服务质量严重下降、景区景点涨价成风、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交通和安全问题突出、旅游项目出现非理性开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黄金周旅游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建立和健全我国旅游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旅游经济的竞争机制和加强宏观管理;在提倡绿色旅游的同时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旅游队伍培养使服务质量有质的提高;加快我国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出现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各大高校以及实业界积极探索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但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为完善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调整休假制度 减少黄金周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虽然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各行各业为黄金周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要减少黄金周成本,使我国的旅游业朝着正常、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势必实施新的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做好成吉思汗文化旅游的体验性开发,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发展将有很大推动作用,本文在对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体验性开发的可持续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汉中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汉中旅游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如何把旅游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汉中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汉中旅游业优势转化的因素,提出了转变开发观念、提高开发效率、实现“三权分离”和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甘孜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具有综合性、互补性强的特征,曾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藏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被《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全省四个优先发展地区之一,甘孜州自身也将旅游业作为本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仔细分析这种增长,属于文化旅游范畴的份额并不大。从今年五一黄金周笔者在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所做的一个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国内游客有70%以上的人是受自然风光吸引而来甘孜州旅游的。也就是说,自然生态旅游是甘孜州旅游的主体,文化旅游人数不多,由此不难得出甘孜州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势必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甘孜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并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一股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滞后于市场需求两大突出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构思。  相似文献   

15.
铜仁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荣军  陈龙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49-53,58
随着旅游业成为朝阳产业,铜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了铜仁地区旅游业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铜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往往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首选主要产业,而生态旅游业开发中生态环境、社会、化问题和旅游经济结构问题也随之显现。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美,建立合理的生态旅游经济结构,寻求旅游业发展与自然、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谈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各大院校旅游专业不断地为旅游业输送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已成为旅游业继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在旅游专业教学上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尝试,针对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陇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陇南旅游业的一些方面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陇南旅游业对陇南市经济影响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陇南市旅游业开发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人文环境等基础条件,对陇南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就陇南市旅游业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方兴未艾的旅游热2000年以来,假日经济的兴起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旅游产业破天荒地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发达地区的工业遭遇国际市场疲软和过剩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发展重点开始转向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而在落后地区,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的西部,由于旅游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启动经济的先导性和高度关联的辐射带功能,优先发展旅游业可以迅速跨越工业化阶段而后来居上,因此,全国上下,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拉动第三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形势的大旗高扬,各地发展势头迅猛。单2005年的五·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出游者1.21亿人次,比2004…  相似文献   

20.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对十堰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积极作用日益突显,因此,从十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旅游硬件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引进与培训、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期对十堰旅游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