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政策上讲,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合法性;从理论上讲,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实践中我国教师的课程创生却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忠实实施及其批判性的失落;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及其自为性的缺失;教师在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及其偏狭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诉求,教师的课程创生需从"自为"走向"自觉"。从自为走向自觉除了需要建立和健全课程创生的外部支持系统外,更需要教师自主地合理建构并逐步完善课程创生的内部"能量系统"。具体而言,教师课程创生"能量系统"的初步框架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六个要素:一是基础维度,囊括"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二是观念维度,内含"崭新的课程观念"和"觉醒的课程意识";三是能力维度,涵盖对课程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和对课程的"重组与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为教师扮演课程创生者的角色提供了现实的课程形态载体.但从具体学校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创生是服务于教师本人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具体体现,也体现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本文主要阐述职业院校英语教师课程创生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课程上的意识觉醒,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与创造者.教师在课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课程,用自己独特的经验对课程进行反思与建构,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生出新的教育经验.课程创生是“教师即课程”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创生是必要的、可行的.课程创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数学教育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使教师由被动执行课程计划转向积极进行课程创生。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课程创生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中,但在课程决策、开发和研究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创生。  相似文献   

6.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要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教师课程创生的重要性。课程开发的本质是课程创生,意味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的创造,意味着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发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教师的课程创生作用,需要教师转变课程角色,明确和规范多项具体行动,提升自身多方面素质。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使教师由被动执行课程计划转向积极进行课程创生。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课程创生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中,但在课程决策、开发和研究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创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程创生是课程本质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教材、学生作品及师生互动中创生出有教育价值的新课程。教师的课程创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及课程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课程创生不是随意而行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今课程领域所出现的开发范式的转型,使我们开始以理解范式的课程理念来思考教师的课程角色。本文在阐释教师作为创生课程的实践者这一角色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课程创生层面以及所应具有的课程创生能力素养,以期推动教师课程创生这一理念的真正落实,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真实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课程创生的合理性辩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课程创生”这一命题意在回答“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文章从历史、现实和逻辑三个维度阐释了其合理性。从历史审视,美国新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只有教师作为主体并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发展,课程改革才能成功地推进。从现实考察,教师的课程创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和迫切需要。从逻辑分析,无论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固有的局限性、适应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性和课程实践境域性的特征,还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都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创生。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课程意识是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创生以及认知课程价值的自觉性和敏感性程度,包括主体意识、创生意识、价值意识和资源意识等几个内在的构成要素。要实现学生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的转化,学校和教师必须切实赋予学生适当的课程权力,创新课程与教学的管理制度,构建“学习化”的课程资源系统,强化学生的课程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研究视域与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赋予"课程执行者"、"课程实践审议开发者"、"课程研究者"、"课程决策者"、"课程意义建构者"、"课程创生者"等多种角色。这些外在的角色规约不一定获得教师的内在认同,教师之课程身份是一个仍需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不当,是指教师由于受传统课程实施观念、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与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念相悖或不足的行为现象,主要有创生的载体单一、创生的过程不清、创生的方法不明三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论本身"难且乏"、教师对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论认知不足造成的。可以通过研究者易化、丰富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论,教师提高对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论的认知,研究者和策动者优化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论的认知环境等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基础课程相对薄弱、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实践课程明显不足、学科课程有待精化等问题。为了调整和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正在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统合课程内容、重视实践体验以及加大自主课程的比例等措施,构筑"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的教师培养平台,以提高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和“课程哲学”,而课程观是课程意识的核心。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师的课程意识内在地包含着教师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转变课程观念 ,具有反思性实践能力 ,学校应重建学校课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程创生的缘起、涵义与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小红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24-28,23
“教师的课程创生”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它主张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完善、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目的;强调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性、批判性、全程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倡导和认可“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将使:我们的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教师课程决策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课程实施层面探讨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教师课程决策权问题。在着重分析了制约教师课程决策权享有和行使的诸多因素后,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以及教师个体如何采取措施保障教师有效实施课程决策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韦冬余  赵璇 《中学教育》2011,(3):64-67,81
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的理想、未来与最终归宿,但目前实践中遭遇到了阻抗。教师创生取向课程实施认同障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增强教师创生取向课程实施认同,要做好如下工作:研究者和策动者通过转变角色,转变交往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被教师信任的信任度;研究者通过提高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理论的价值性,增强可行性,提升可操...  相似文献   

20.
课程创生: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的自我确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创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的产生是对历次课程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深层反思的结果。该理念提出的实质是确立教师的课程主体地位。但教师课程主体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而言需要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而这种主体意识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课程创生实践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