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74):124-125
本文运用文献、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山东某高校体育通识课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理论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体适能理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对指导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知识、培养良好健身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筛选出448名大学生自愿者为实验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健身运动处方,探讨实施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为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减肥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产生积极影响,实验组实验前后差异明显,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强心运动处方干预对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成绩有显著影响(P<0.01),壮力运动处方对男生握力体重成绩,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影响显著(P<0.05)(P<0.01),增柔健身运动处方干预对坐位体前屈成绩产生积极影响(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育心理产生良好影响,实验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健身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路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心理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的显著路径有四条:第一条为体育焦虑→体育态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第二条为体育焦虑→体育投入动机→体育态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第三条为体育投入动机→体育态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第四条为体育态度→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各高校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能情况,笔者通过制定大学生体适能测试及体能训练开展情况调查表,重点对河南省医科大学、河南省中医学院、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等三所高校的2010年级至2012年级共1763名学生的男女生体适能状况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76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688份,有效率95.8%。结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对辽宁省高校近四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应用访谈调查法为有效提出增强辽宁省大学生健康体能的教学策略服务。研究认为:近四年辽宁省大学生健康体能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善和提高。提出满足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阳光体育的宣传力度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健康体能的相关教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获得大连市各高校2007及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运用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将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中与健康体能对应的测试项目的测试结果与2007年加以比较,以了解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健康体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应用访谈调查法了解大连市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况。研究认为:大连高校大学生2008年与2007年相比,健康体能下降。据此提出从实际出发,变被动为主动;以人为本,实行能力分班教学;全面客观采取多维的课程评价等体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昕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6):112-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获得辽宁省各高校女大学生2007及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运用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将200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中与女大学生健康体能对应的测试项目的测试结果与2007年加以比较,以了解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应用访谈调查法了解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况。研究认为: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总体变化不显著,体能素质呈下降趋势。提出与时俱进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中心分班教学;全面客观多维课程评价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高校近四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近四年辽宁省女大学生健康体能状况总体平均不良并继续下降,且依旧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因此,提出营造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完善有利于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多元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提高有利于改进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体育师资的专业素质等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了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调查郑州市高校大学生的体适能状况,对郑州市5所高校学生进行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从而为郑州市高校体育工作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郑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总体水平良好,身体形态和肌力适能均处于一般水平,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受试者进行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锻炼,在锻炼前后分别对健康体适能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长期坚持系统的啦啦操锻炼,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锻炼水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体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锻炼水平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兴趣、能力以及体育文化素养,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体能测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运动能力.现如今,大学生体能测试的成绩已经被严格的列入到学生档案中.然而,缺乏锻炼意识、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由此引发的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加强体能测试对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成为目前体育教师的必修之课.基于此,本论文将从高校体能测试检测现状、在体育教学中体能测试的作用、体能测试不断推进以提升学生体质和提升体能测试成绩若干措施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体能测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贡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健康体适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审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存在的问题.大致有:选项教学等同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技能与竞技体适能为主忽视健康体适能;课余体育以竞赛类为主而忽视健身类活动;场地器材多以竞技体育为主.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依据健康体适能理论,未来高校公共体育改革与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教学内容注重健身娱乐与生活化;俱乐部将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体育理论课受到重视;评价注重健康体适能测评技术;课余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健身性与全体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大学生体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将健康体适能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质健康测评能有效反映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及体质健康水平.健康教育能维护健康,促进体能的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评的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在体质与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健康教育知识,提出了高校全面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62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宣传教育,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广东省高职大学生在入校的第二年身体状况最好,毕业前期身体测试成绩最差,这与大学体育课的设置、学生锻炼习惯和就业形势压力大等有密切的关系,针对此种状况,提出从思想上加强健康教育、深化告知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建设投入和优化测试内容等建议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提高,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学习五十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用高职大学生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实证探索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路径。研究发现"体适能"训练应用于大学体育课程可行性强,但在操作中应注重教学设计、语言艺术、时间控制等因素。其优势是促进了大学生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人格品质的完善;不足之处是课堂练习效果有限,需要加强课后练习配合,尤其是心肺功能的锻炼。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献综述法、比较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在测试指标、指标评价、指标成绩与分值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以求把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黑龙江省作为监测地区,组织并开展了此项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测量法、访谈法等方法获得全国和黑龙江省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并对大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大学体育是最薄弱的环节。建议各高校加大课余锻炼指导,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