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均匀弦自由振动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了由两段密度不同的均匀弦所组成的非均匀弦自由振动问题的一般解表达式,讨论了满足特定条件的解析解,进而提出了求解这类非均匀弦自由振动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普物力学教材和实验教材中,常用电动音叉与一端固定的弦来做“弦的振动实验”和“演示驻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把打点计时器用于弦振动研究,具有放大波形的效果,同时使实验的测量值更趋于准确.并且同一实验用两种不同的仪器完成,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把比较教学法直接用于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弦振动“驻波”实验中,对于起振端是波节还是波腹,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给出了弱阻尼状态下弦振动实验的严格解析解,利用该解分析了上述问题,并且发现通常认为的弦振动实验形成明显驻波的条件并不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5.
弦振动实验,是通过实验来确定当横波沿弦线传播时,横波的波长λ与弦线所受的张力Τ及弦线的线密度μ之间的关系.即:其中f为波源的频率.由于在该实验中是利用驻波原理,所以实验的关键是当弦线振动后,能调整出稳定的驻波,准确地测量出驻波的波长λ及弦线所受的张力Τ.在实验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使弦线振动时形成较稳定的驻波,一种是固定弦线所受张力,改变弦线长度;另一种方法是固定弦线长度.改变弦线所受的张力,当然也可二者兼用.在弦线长度固定,改变弦线所受张力时,通常是靠增减砝码来实现的,这样由于法码是一个一个地增减的,所以张力Τ就是间断不连续变化的力,这样就不容易调整出稳定的比较理想的驻波,从而就较难得到准确的波长,增大了实验误差,同时做实验时也比较麻烦费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弹簧秤来量度张力Τ,靠弹簧的伸缩来改变张力Τ值,这样张力就成为连续可变的力,从而在弦长固定时也很容易调整出稳定的最佳驻波,这样做,操作极为方便,大大减少了实验所用时间也提高了实验的精度,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学生:老师,前天你在课本上作实验,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时,橡皮鹿振动得慢,音调低;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得快,音调高我爸爸的二二胡卜有两根弦,一伽弦粗,一根弦细,道理跟这一样吗‘!老师:是的,把粗弦和细弦部周旋钮上紧,用弓子拉粗弦发的六比细孩低4度,比方说粗弦发5,细弦发2,这就算走好一面厂‘生:若发其它昔,该怎么办呢?师:用手指在弦上滑动啊!在蟒皮上有~个小圆柱体,叫琴码,把两根弦撑起,这是振动弦的下端,弦的上部计}一个小约,紧紧地钩付两根弦,这里振动弦的*端,手指向下滑动时,振动弦变幻…  相似文献   

7.
如图1所示,把电磁打点计时器A(事先取下振动片上的振针和振动片前的定位轴等)固定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B上,一根长约1米的弦线C,一端连接在振片前端的小孔D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质量大约为2~50克的重物P,重物可用砝码或砂桶,使弦中有一定的张力,E处是一支点,使弦在E处不能振动,演示时,先调节滑轮和支点E的高度,使弦与  相似文献   

8.
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机械振动中,当策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之为共振.做好共振演示实验特别重要,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演示方法,实验的可见度不同,供同行们参考.一、应声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他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演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种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十分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用实数编码自适应基因算法构建弦振动横波传播速度经验公式是一种新方法。利用基因算法拟合弦振动的实验数据,不但可以得到高精度的经验公式,加深对相关物理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2,(2):63-68
应用经典的李群方法研究非线性弦振动方程,分析了该方程的李对称和一维子代数的最优系统。通过相似约化,得到非线性弦振动方程的精确解,同时利用幂级数展开法得到了幂级数解。最后讨论了非线性弦振动方程的守恒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