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隐喻认知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典籍的解读中,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与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隐喻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莱考夫等划分的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方位隐喻对《老子》中的“象”进行重新分类,可以发现本体隐喻有较好的适应性,而结构隐喻则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因传统思维立足于“时间”产生,故《老子》中的方位隐喻并未达到预期的重要性,反而关于时间的“象”更加重要。故“本体”展现《老子》对“道”的探讨,又通过“结构”与“方位”来形容“道”,使“道”在保留超验性的同时可以进行言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Lakoff将常规隐喻化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其中本体隐喻又包括实体隐喻和容器隐喻。本文对来自小说《红楼梦》中的语料所进行的分析可以说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也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4.
汉英量名结构中均存在隐喻现象.研究发现,当涉及概念隐喻时,汉英量名结构之间存在较多共性;而当运用本体隐喻计量事物时,汉英在量词甄选上表现出较大差异.由此,在量名结构的英汉翻译中,译者应遵循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诗的语言,诗歌与隐喻密不可分。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主要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对《离骚》进行了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Lakoff为代表的语言学家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辞中的概念隐喻,演说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在控制人们思想、振奋民心、赢得他国的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奥巴马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赢得民心,并描述与解释并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概念隐喻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由于相同的身体构造,汉英民族以相同的人体四肢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描述其他陌生或抽象的事物,构建了许多相同的汉英人体四肢隐喻,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又使得汉英隐喻呈现出局部的差异。汉英人体四肢隐喻认知的异同及成因为隐喻存在的普遍性与民族文化性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2,(47):23-24
空间隐喻是形成认知概念的重要认知方式。通过对比汉英语"深/deep"的隐喻映射,本文发现在时间域、颜色域、情感域和心智域隐喻映射中,汉英语"深/deep"隐喻具有普遍性;但"深/deep"隐喻也存在汉英民族差异性,这说明空间隐喻既具普遍性又具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系统探讨汉英法律名言中的“法律”概念隐喻。研究发现.汉英两种语言都有着共同的“法律”概念隐喻映射.汉英“法律”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是相同的.即都包括拟物化隐喻、拟人化隐喻、拟动物化隐喻、方位隐喻等。每组概念隐喻在喻体、喻义以及民族法律文化内涵方面都存在相同性或相似性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必然兼有共性和个性。莱考夫根据隐喻的概念系统,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空间)隐喻、本体隐喻三类。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汉英语里大量存在的空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来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以圾对状态、时间、数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异同,深人分析隐藏在其后的原因,以对期研究语义引申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母语干扰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隐喻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以China Daily商业新闻标题为语料,探索人们在经济领域的认知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商业新闻领域中,结构隐喻运用范围最广,是人们理解商业领域概念的重要手段.方位隐喻包括up-down隐喻;本体隐喻包括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结构隐喻则包含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医疗隐喻和饮食隐喻.在同类型隐喻中,“up”隐喻、“eye”隐喻和“war”隐喻分别占据主导地位,突显商业领域中人们更关注“向上”趋势,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商场如战场”的竞争理念.  相似文献   

12.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们的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是相同的,所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因此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有相似性。同时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渊源、生活习俗的不同,使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冯俐 《时代教育》2013,(17):146-147
研究公益广告对促进公益广告发展、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公众文化素养、道德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隐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范畴,但一直以来关于隐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学范畴。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本文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所收集的公益广告语中的结构隐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结构清晰的始源概念来解释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概念,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现象的主要途径。英语财经新闻中常借助隐喻的不同类型如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等来描述和解析经济活动中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使抽象的财经新闻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5.
广告语无处不在,其中广泛存在着隐喻现象。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脑思维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为依据,将日常生活广告语中的隐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然后再分次小类,由此分析广告语中隐藏的隐喻概念,并概括隐喻在广告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Lakoff&Johnson在“metaphor we live by”中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意在帮助人们分析隐喻意义形成的过程和方式。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市语言丰富多彩且形象生动,大多利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来描述股市中的各种概念。文中作者拟从Lakoff&Johson对隐喻的三大分类的角度出发,对股市语言中的隐喻以及股市语言被用做始源域来隐喻生活中的其他概念进行探究,以期找出其隐喻使用和存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论隐喻理论     
该文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当今的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着重于乔治·莱考夫的理论,理查兹、约翰逊、特韦尔斯基,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家福科尼耶也有涉及。最重要的是讨论莱考夫提出的三种类型的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相似文献   

18.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9.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20.
语言结构折射出人的内在认知机制结构和思维的实际活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从隐喻的认知根源出发,分析了多种隐喻中的普遍想象;并认为隐喻现象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的普遍性,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研究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隐喻的产生、功能及其工作机制并为更深入的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