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透明度、权力监督与高校腐败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办学权在监督盲区中自由伸展是高校腐败风险之源。高校应当以信息公开开启权力监督之门以有效治理腐败。高校信息公开能彰显权力监督本源,降低权力监督成本,强化权力监督基础,增强权力监督实效。高校腐败治理之要义在于切实提升办学透明度,高校应当战略性地公布办学权力"清单",实质性地提升办学信息公开度,系统性地建构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参与动力,是中西方高校在教育治理中亟需深入探索和突破的问题。基于学生主体与学校场域两个维度,梳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主体态度、参与需要、自我效能、参与制度、民主沟通和信息反馈。以辽宁省8所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样本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行动的实现需要学生主体和学校场域的共同作用;不同学业阶段、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动力因素选择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生在大学治理信息反馈方面的动力选择有显著差异。为激发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动力,高校应创建良性治理环境,营造基于身份认同的参与型校园文化氛围;维护学生权力,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开辟民主沟通渠道,构建公开评议和意见反馈并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成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正确领导,而且取决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和对改革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在改革中,实行校务公开是十分必要的。校务公开是指将学校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校务管理的重要事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事项,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公开的一项群众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在成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当把实行校务公开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大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在治理过程中关注核心利益相关者——大学生的真实诉求.面对当前高校内部治理信息公开不足、参与机制缺失、主体自觉缺位、学生组织离场等现实困境,探索信息透明与制度完善相济、外生动力与主体自觉耦合、线上平台与线下参与结合的有效路径,从而激发大学生共治活力,提升高校内部治...  相似文献   

5.
高峰 《教育探索》2022,(1):35-40
加快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应然选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有国家治理的一些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有内涵和时代表征。应深度聚焦高校治理的“八个之治”,创新推进科学之治、民主之治、善治之治、程序之治、学术之治、育人之治、文化之治、共治之治,探索一条贯彻中央精神、体现“双一流”建设要求、符合高校实际的治理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受众的信息素养和民主决策意识不断提升。高校信息公开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后对高校进行宏观调控的现代化手段之一,更是高校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体系中实现多主体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必要之举。分析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大学治理的必要性,使用二维象限法将大学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结合其对高校信息的不同诉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治理体系中高校信息公开的阻滞表征及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治理的一种新范式:以提升透明度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升办学透明度为核心,进而实现高校透明治理的范式建构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新范式的建构依附于社会公众一项重要权利的实现--对高校办学信息的获取权.我国高校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公开都相对匮乏,信息公开机制也缺乏规范性.为增强高校治理的透明度,高校应当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增强智力资本报告的自觉性和实现信息公开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信息公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起点,而公平的基础又源于信任。信任危机频发催生了高校信息公开问责制,信任重建则需要高校信息公开问责制,问责制的落实与实施,对于提升社会对高校的信任,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校校方与学生纠纷的研究,近年来教育学界和法学界都给予极大的关注。现有的校方与学生纠纷解决机制仍需不断完善,这些纠纷的处理,迫切需要理论上的辨析澄清和制度规则上的完善。文章分析了高校校方与学生纠纷现状及处理困境,以求在大学章程视野下探索校方与学生纠纷解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充分调动高校教职工积极性是增强高校活力的源泉,学习、借鉴西方激励理论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则是十分有益的。运用激励理论调动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应当坚持多向激励,采取有效的激励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把握好几个原则,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良艳 《函授教育》2003,7(3):43-45
充分调动高校教职工积极性是增强高校活力的源泉,学习、借鉴西方激励理论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则是十分有益的。运用激励理论调动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应当坚持多向激励,采取有效的激励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把握好几个原则,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高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公开纳入了参照执行范围,高校信息公开是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工作效率、革除公权力异化现象及提升高校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高等教育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要立足于大学生受教育权保护,首先要制定全国统一立法,还要转变政府职能,以合法、合理地规制高校公权力;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规范化信息公开程序;打造高校信息公开责任和监督机制,并兼顾学生隐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效率和自主权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校效率有其特殊性。高校自主权具有两种意蕴与旨趣:一种是扎根于学术自由传统的高校自治,注重大学精神的坚守和大学品质的追求;另一种是基于市场经济规则的高校自主,讲求效率优先,强调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量化产出与成本核算。高校应当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杨凯  谢凌香 《广西教育》2022,(12):12-15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存在现实复杂性与信息公开时效不及时、传播多样性与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治理的策略,提出要从提高高校媒介素养能力、掌握信息公开方法、健全信息公开审核机制、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等方面推进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治理工作,以不断提升高校依法治校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校务公开"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校务公开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教代会条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载体及其他形式,将涉及学校重大决策、教职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一些重要情况,适时、规范、如实地向教职工群众公布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实行校务公开是促进依法治教的需要,是全面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高校信息公开为开展高校办学水平社会评估的研判提供了两类视角:针对高校办学水平开展社会评估的主体范围显著扩大;开展专业社会评估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宽泛。高校办学水平社会评估的内涵是:社会公众根据高校公开的基本信息,结合自身的通识知识,运用简单、易懂且直观的方法对高校办学水平所做出的直接考量与评价;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部分社会公众或者专业中介组织根据高校公开的基本信息和专业信息,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高校办学水平所做出的直接考量与评价。高校公开信息分为基本信息(高校必须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和专业信息(高校应该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为依据,对高校公开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对于高校的综合质量来说,教学质量是相对重要的指标,过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学必须为之不断努力和创新的;第二,通过模型可以对不同高校的公开信息分别进行打分,由此可明确了解各高校的办学质量,对比出各高校的优势和劣势;第三,社会公众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决定从事何种类型的高教投资与从业预警性选择;第四,为政府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发展布局的优化提供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必须率先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回归高校本质属性、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走出高校改革困境,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和提升的紧迫性。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至少应当包括政治方向的保障能力、治理主体正确参与的驾驭能力、治理平台与渠道的提供能力及治理规则的制定与遵守能力。提升治理能力,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系统学习治理理论、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强化平等对话意识、自觉实行角色转变和带头遵守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学生自组织能力建设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应有的具体化表现。其对于学生的心里健康、人格健全、自学能力的养成以及就业,乃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校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校方在加强学生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主动权,要弘扬党的群团工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即是要克服师道尊严的旧思想,转而倡导一种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风气;再一方面,应当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就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治”是实践、理论、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包含中国之“治”、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三层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国家治理功能,是一种意识形态“软治理”。将“中国之治”的价值理念、制度逻辑、生动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进国家治理共识和培育国民政治素养。“中国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大思政课的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法治教育、时政教育进行,并从理念创新、队伍建设、内容拓展、载体选择等方面调整优化教育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公开是高校依法治校、阳光治校、民主治校的应有之义。基于对河海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专职教师、辅导员、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分析研究了不同主体对于高校信息公开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高校信息公开的组织维度、宣传维度、制度维度和载体维度建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实现各方主动参与、良性互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