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刻意曲解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是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本文在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曲解者如何实施其刻意曲解策略,以及用关联理论如何来解释交际双方曲解与被曲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交际中。毋庸置疑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刻意曲解现象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在解释力度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作者在总结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从听者的角度运用顺应-关联模式来阐析刻意曲解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期望达到的心理意图。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对于理解刻意曲解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认知语境与关联原则,刻意曲解是曲解者在推理过程中对第一说话人明示的歪曲过程,是推理过程中对明示的偏离,使第一说话人交际意图得不到实现;刻意曲解是第二说话人在正确理解第一说话人话语的基础上,对被曲解者的语境假设进行有意识的破坏性改造;刻意曲解是最佳关联性达到最小值的过程,并不总是最大关联,也不总是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刻意曲解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明确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话语意图的语言现象。在网络聊天中,各种交际策略使用的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取得的语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并且交际策略和语用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刻意曲解是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本文从言语调节理论、面子理论、顺应论等角度对其语用理据进行论述。刻意曲解有其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言语幽默是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刻意曲解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语义层面来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常常引发刻意曲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则是引发刻意曲解的主要方式。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常常利用语义歧义和语用含糊来刻意歪曲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产生幽默效果,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用移情是言语交际中的有效交际策略。交际双方要成功地移情于对方需要做出两方面的认知努力,即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语用移情也可以在关联理论中得到解释。交际双方在移情过程中做出的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是指导说话人生成最佳关联的明示话语和引导听话人获得最关联的语境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联—顺应模式是在关联理论和话语顺应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语用模式。该模式强调了语言认知关联功能,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让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了高度契合,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会话含义进行更好的语用阐释。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认知事物。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相关语境假设进行思辨、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从而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与作者在文本中相遇,相互交流,“共同创作”,完成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2.
言语交际是有目的地通过语言完成若干行为的复杂的语用过程。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的意图包括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并讨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的关系来分析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会话含意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名词化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但对名词化现象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认知层面的探讨。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交际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进而推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试图根据关联理论从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两方面分析名词化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英语双关是一种间接表达交际意图的语言形式,具有双重语境的特点。理解者通过对表层含义的层层推理,推翻原有的假设,产生新的语境假设,最终找到最佳关联,领悟双关语的含义。因此,关联理论对双关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赵子惠 《海外英语》2011,(9):243-244,247
字幕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模式,是与观众成功交际的桥梁。翻译时,也就是进行语言转换时,译者应该遵循关联翻译理论,根据关联原则,正确把握原影视作品的创作意图和相关信息,对目的语观众当下所处的认知环境做出正确的假设或期待,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观众通过银屏的字幕呈现用最小的认知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建立最佳关联,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境、互明、交际意图和关联原则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阐释关联理论在语篇分析(书面和口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不同的认知语境.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译者应依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认知过程。将关联理论运用到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注重认知语境的分析,明确原文作者真正的交际意图,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本质上是一种示意一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得最佳关联,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达到交际的成功。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和两次示意一推理过程,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和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