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以"辽西高跷秧歌"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入手,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了设想,对适合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高校作为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载体,其合理有效的开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存在理念缺失、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等问题。高校应结合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教育理念,合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多向交流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高校声乐教学面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多元化改革的压力以及民族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危机等多重压力。充分认识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举措,才能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势下,高校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参与到保护传承非遗的工作中.本文从非遗保护的现状、高校声乐教学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出发,论述了高校声乐教学培养传承人在保护非遗活态性、声乐教学学术研究在保护非遗传承性、声乐教学实践创作在保护非遗流变性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应从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定位、满足高校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育、传承的需要几个方面着手.在课程实践方面,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强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实现高校引领文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正确地理解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重要意义以及保护措施,加强科学认知,明确操作规程,对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高校在继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入手,从教学的三个方面对高校音乐专业在继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式加以论述,力求在继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上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几乎没有高等院校开设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文章在“活态传承”理念的指导下。分析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论述了把高校作为传承基地,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领域,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紧迫的重要举措;同时探讨了在高校保护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以来,在中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解读课程目标。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中职美术教学中没有深入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资源比较散乱,无法达到全面推广的效果。南通地区中职美术院校具有丰富的地理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南通蓝印花布,能够有助于建设校园文化。基于此,本文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程琳  刘丽华 《时代教育》2013,(13):126-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蕴含着特殊而丰富的德育资源。近些年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研究逐渐升温,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遗产教育为研究视角,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遗产认知状况调查,通过SPSS13.0对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特征,并详细分析其影响因素,结合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特征和课程与教学的相关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教育传承、提升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提高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增强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构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完整体系;建立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中,以羌族纳啵艺术课程为依托,实现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在高校美术教育功能中得到的充分释放。同时,在课程中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新路径,开发羌族纳啵工艺品创造市场价值服务地方经济,为弘扬羌族传统民族文化而培养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服务学习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急剧流变和消失的背景下,高校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没有形成好的经验。服务学习是一种将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经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服务技能、增强民主责任感有积极作用。把服务学习应用到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来,并构建起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服务学习体系,是当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模式实现突破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既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水平,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可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课程,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群,也可在民间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在实践教学方面,可指导学生完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学年和毕业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利用文学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在高校美育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双重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价值凸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和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广钟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与"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结合起来,在当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大背景下,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水平、培养大国工匠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柳州山歌是广西桂中地区乃至整个广西最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柳州师专的教学实践,把柳州山歌引入课堂教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模式,对改革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形成办学特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海燕  何辉 《成才之路》2021,(11):14-15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积极引入地方舞蹈文化资源,构建特色化的地方舞蹈课程,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系统、更有序地传承和发展。文章以张家口地方民间舞蹈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为例,明晰地方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融合的意义,探索将地方舞蹈资源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从而推进地方文化与高校教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公选课的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西部地区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能增强学生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民族自豪感、荣誉感。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的重要场所.地理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渗透其中.地理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多方面的意义,其实现的途径是充实"非遗"知识,捕捉结合点,恰当选编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西藏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歌舞囊玛、堆谐在高校中的传承历史进行梳理,两种歌舞从民族器乐、声乐等教学发展到今天成为歌、舞、乐整体性实践课程,其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期、形成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其传承特点为:从单一传承走向多元;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从附属地位走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