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 ,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 ,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引入刑事审判前司法审查等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警检关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检关系是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警检关系,对于国家追诉权的有效行使及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有重要意义。本在考察我国警检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完善我国警检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刑事审判前程序是审判活动的准备阶段,包含了刑事诉讼中绝大多数的实质性工作,是刑事诉讼制度构建的地基。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审前程序,之后的诉讼程序必将难以为继。因此,研究刑事审判前程序的特点及缺陷,建立一体化的审判前程序,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警检关系是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警检关系,对于国家追诉权的有效行使及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警检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完善我国警检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具有可诉性,这是公民享有诉权、被侵害权利获得公正救济以及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对于防范侦查权滥用与提升刑事程序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的制度缺失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构建我国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制度,可从有权起诉的主体、侦查机关及其程序性决定可诉性的范围、有权对程序性决定进行审查的法院以及提起诉讼的程序进行系统设置。  相似文献   

6.
公正审判权的保障贯穿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之日起直至刑事程序终结,以其为核心完善我国的刑事程序有合理的根据及积极的意义。只有坚持以保障公正审判权为核心对我国刑事程序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刑事程序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提倡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背景下,刑事和解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来.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侦查机关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刑事和解权,将刑事和解正式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就要求侦查机关科学领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真把握刑事和解的模式、范围、务件、程序以及监督与救济等几个方面,并在实践中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8.
刑事错案是指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在刑事司法活动中,错误认定客观事实,适用实体法律错误,违反程序法规的相关规定,使刑事案停的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行为或结果与应然意义上的行为或结果不相一致的刑事案件.它与冤假错案不是等同概念,应当予以厘清.  相似文献   

9.
刑事搜查是侦查机关获取犯罪证据的有效侦查手段,它也是可能侵犯公民人身权、隐私权以及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强制措施。因此,国外主要法治国家均对侦查机关的搜查行为规定了严格的证明标准或条件。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搜查法律规范非常粗放,侦查机关的搜查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侦查机关无须向第三者证明采取搜查措施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损害的搜查屡见不鲜。借鉴法治国家的成功制度和技术性规定以完善我国的搜查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英国“侦查程序滥用制裁规则”的根本理念在于通过刑事司法设立刚性程序性制裁,遏制各种损害人权以及威胁司法廉洁的违法侦查行为。判例和学说在此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两大类程序性制裁。前者被界定为侦查程序滥用是基于“权利保护原则”,后者则被界定为侦查程序滥用是基于“司法廉洁原则”和“司法抑制原则”。两大类都有独立的判断标准、证据规则以及救济程序。中国欲在司法实践中防止出现侦查机关引起的证据丢失、破坏行为,则必须在刑事诉讼中构建一种常设、刚性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兴的纠纷处理模式,因其独特的制度魅力,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新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侦查机关对刑事和解的建议权,并未赋予侦查机关刑事和解适用的决定权,基于和解行为的实践理性、犯罪"标签化"理论、侦查与和解职能关系、比较法考察、恢复性司法与后现代法治理念等多重视角分析,赋予侦查机关对一定范围的刑事案件和解决定权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李赪 《天中学刊》2010,25(1):64-66
侦查人员做出刑讯逼供行为的原因既有侦查机关外部的,也有侦查机关内部的。外部原因包括传统的诉讼观念、相关刑事立法不够完善、行政机关对司法的干预。内部原因包括办案人员的职业心理不正常、侦查人员素质不高等。预防刑讯逼供应从完善诉讼程序着手,通过立法将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措施法制化,使刑讯逼供彻底失去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为审判前程序,即案件交付法院审判之前的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将审判前程序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前程序的立法理念不明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强制性纳入诉讼轨道。从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有利于未成年嫌疑人回归社会出发,设立相应过滤机制,避免因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意识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能充分享受诉讼权利是必要的。在侦查阶段应区别对待成年嫌疑人和未成年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应建立有利于挽救未成年嫌疑人的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刑事初查本质是国家权力机关运用侦查权力调查案件的一套案前程序.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检察机关刑事初查制度的相关规定,它是检察实践的产物,为了给予初查的实践活动以合法的地位,避免"初查违法"的尴尬.对检察机关刑事初查制度的法理价值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一直都存在庭审形式化问题,特别是形成了"案卷笔录为中心"的审判方式.在这一审判方式下,法庭审判成了侦查机关成果的确认程序而不是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本文在分析侦查案卷对庭审形式化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此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的概念为起点.接着分别简要地陈述了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法、德、英、美)的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然后笔者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评析,并提出了它们对我国刑事案件审判前程序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缺位导致一系列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和庭前程序中产生了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诸多审前程序中的弊端无不与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缺位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必须建立我国的审前法官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基本上确立了当事人主义倾向的庭审制度,旨在达到“公正审判”,但在侦查阶段却依然适用职权主义的模式有时甚至有超越职权主义的成分,这不仅违背程序公正所要求的程序参与性和平等性,还导致了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失衡,以至于与庭审的衔接出现问题。为了在侦查中为整个刑事程序打好事实基础,有必要采取体现效率的行政模式,也就是使侦查由职权主义走向当事人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是由我国的刑事侦查机关和人员通过非法的手段、方式和程序收集的证据,其获取的证据违背了我国刑事证据收集合法的规则。一方面,收集非法证据,其规则和适用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收集非法证据,将会导致各种冤假错案。因此,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排除非法的证据。如今,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已经在实际运用中采取非法证据排除的方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更加有效地提高我国侦查机关及其人员的办事效率。为了保证程序公正,应在刑事诉讼中合理的适用非法证据的排除,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