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高良 《现代语文》2013,(4):51-54
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1]。生于英国伦敦东部哈克尼地区一个葡萄牙——犹太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女装裁缝,家境并不富裕。他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下度过的。1948年,他到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1957年开始戏剧创作。迄今为止,品特一共创作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的经历让他立志要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哈罗德·品特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哈罗德·品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发现了在日常闲聊下的深刻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相似文献   

4.
周静 《考试周刊》2012,(75):22-23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创作实现了荒诞与现实的统一.又充满了戏剧张力。“张力”一词作为文学评论术语指的是互补物、相反物和对立物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本文试用张力理论分析品特的戏剧《山地语言》。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奠定了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后现代戏剧作家的根基。在他的“威胁喜剧”中,无论是看起来晦涩的语言、似乎没有情节的故事,还是反映现代社会异化的主题。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荒诞和晦涩只是品特戏剧的表面特征,究其实质,应该说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英国社会的状况,具有发人深思的思想力量和激起共鸣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陶澜 《科技文萃》2005,(12):59-60
2005年3月宣布决定终止自己的剧作生涯,集中精力于政治活动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成为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4天前,10月10日,品特刚刚度过他75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7.
陈伟彬 《文教资料》2008,(12):16-18
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诙谐理论.探讨当代英国戏剧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戏剧<升降机>中的诙谐三角艺术,揭示品特戏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品特的戏剧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常以家庭为背景,弥漫着病态甚至变态的荒诞亲情,形成了独特的“品特式”戏剧。品特的创作灵感多源自他对出生地哈克尼往事的记忆,特别是他与几位哈克尼少年组成的“哈克尼群体”对其产生的终身影响。品特爱恨纠结的“哈克尼兄弟情结”弥漫在记忆的深处,不断在其作品中出现,被神话、被扭曲、也被升华,少年时代的美好纯真,在生存重压下被异化,在金钱磨蚀中被变形,面对威胁时被锐化,从而构成了品特戏剧中“荒诞”、“威胁”、“背叛”主题的如影相随。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这个名字对于一般的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一提起他改编并搬上银幕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恐怕就无人不晓了。我国学界常常把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剧作家归入二十世纪“荒诞派”剧作家之列,认为他的剧作深受卡夫卡、贝克特等人的影响。但品特本人却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威胁戏剧”,即在浅显和机巧的表层故事下暗藏威胁,在看似  相似文献   

10.
诺奖封神榜     
哈罗德·品特(Hdrold Pinter)英国剧作家,1930年10月出生于伦敦,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也是当代西方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最重要代表,其主要作品有《生日宴会》、《门  相似文献   

11.
张艳霞 《考试周刊》2011,(27):31-32
品特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确立了自己在英国剧坛上的地位,开创了"威胁喜剧"的形式,被认为是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品特对传统戏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荒诞的情节,支离破碎的语言和模糊的人物性格都彰显了"品特风格"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常常表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与隔阂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动荡与飘摇,形成了独特的“品特式”(Pinteresque)戏剧。品特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著称,而他本人又强调“文本的自足性”(the self-sufficiency of the text)而拒绝阐释,令人以为他的作品均出自作者的杜撰虚构,但事实上品特的作品与其自身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描述作者和人物的关系时品特曾这样说道:“在一定程度上,你和他们玩的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游戏,是猫捉老鼠,捉迷藏,躲猫猫。”本文以“游戏”这一品特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以品特的早期代表作品《房间》为例,从品特的童年游戏、品特创作过程中的游戏和品特戏剧作品中的游戏三个方面探讨了游戏对品特自身及其戏剧创作的巨大影响,由此推断品特的戏剧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其早年生活中游戏的继续和替代。  相似文献   

13.
哈罗·德品特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及剧场导演。少年时,他迷恋文学,尤其崇拜萧伯纳,立志要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于是,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如痴,常常废寝忘食。有一天,做裁缝的父亲把德品特叫到面前,笑着问:"现在这样,你感到快乐吗?"德品特认真地回答说:"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高兴地说:"儿子,这说明你已  相似文献   

14.
瑞典文学院10月13日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 品特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这位文坛 巨匠多次直言不讳地批评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策,反对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 10日,品特刚刚度过自己75岁生日。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经历了推迟颁奖、评委退出等一系列风波之后,最终花落英国著名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身上。中国作家再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6.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加以改造创新,重新加入现实主义元素,使其剧作成为一种既有别于法国荒诞派又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独特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对品特的经典之作<看管人>的分析解读来反映品特的思想内涵及其特有的"品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加以改造创新,重新加入现实主义元素,使其剧作成为一种既有别于法国荒诞派又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独特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对品特的经典之作《看管人》的分析解读来反映品特的思想内涵及其特有的“品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哈罗德·品特是20世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的戏剧创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威胁喜剧、家庭戏剧、记忆戏剧和政治戏剧。《回家》是哈罗德·品特家庭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手法在延续了威胁喜剧的艺术特点之外,还融入了家庭伦理等耐人寻味的道德元素。它以荒诞、匪夷所思,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人物关系为主线,以错位失衡的伦理关系作为反映当时社会道德的突破口,从另一层面丰富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的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作家哈罗德&#183;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解释品特获奖的原因时,瑞典文学院评论他是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在戏剧作品中揭示出隐藏在日常闲谈之下的危机,切入压抑的封闭空间”。文学院说,品特“令戏剧回归其最基本的元素:封闭的空间、意想不到的对话,人们处于相互的支配之下,伪装被剥落”。文学院认为,品特开创了“品特派戏剧”,影响了整整一代英国戏剧人。  相似文献   

20.
品特在中国: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回顾品特戏剧在中国介绍、翻译、研究和演出的过程,可以看出中、英两种语境中的品特实际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英两国历史条件、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不同.比较品特在中国以及在俄罗斯的接受情况,上述原因会更为明显.对此原因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