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美明 《现代语文》2005,(10):10-10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弃妇的怨诗,笔者喜欢读这首诗歌,但发现教材上的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现考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三关于国情知识的学习中,我运用了顺口溜这种乡土文学形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中这些措辞准确的知识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初三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学习中,我就编写了这样一段顺口溜,来引领全课的学习。一条路线不动摇,两层含义要记牢。一个中心是关键,国家发展永向前。改革添彩强动力,开放引来大发展。青年学生提素质,民族复兴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李宏娟 《现代语文》2005,(12):99-99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重点"领会诗中的情感"来处理教材,因为这首诗明白易懂,情感鲜明.于是我进行了别具-格的教学:"同学们都知道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圣经>,而我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那么<雨巷>与<诗经>有没有联系呢?大家好好回忆过去学习的课文,再来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继承与创新"五个大字,要求学生在诵读诗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触体会.  相似文献   

4.
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备课组一合计,决定整合教材,删掉一些非讲读课文,让学生课下自读,第四单元的<致女儿的一封信>,就打算让学生课下自学.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义务教材十一册<自然>第19课<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我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取舍部分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变从前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科学课程标准理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想象,做到了"老课新上",即在老教材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王青 《考试周刊》2014,(90):175-176
<正>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三课的内容,歌唱课《杨柳青》。二、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运用自主探究、开放合作式的学习策略,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营造生动鲜活的学习氛围。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并以聆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参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三、教材分析歌曲《杨柳青》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它以衬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记录了古人思想以及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增强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丰富文学积淀。但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难度较高的内容,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地解读文言文,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布置预习任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起来很难,这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8.
词的"味道"     
下午,主任让我代课.课还没备好,我便打算让孩子们先感性认识一下毛泽东的诗词,这也是为即将要上的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酝酿情感.我拿出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注>,亮开嗓子朗诵了开篇的一首<沁园春·长沙>.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20日,我作为红花岗区第三届语文教师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因参加大赛的第三个比赛环节,到遵义市某中学听了一节公开课,是该校教师执教的<我的老师>一课.课后,不论是从参赛选手需要对这堂课作出评价的角度,还是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要求,都深感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根文本,在教学设计上必须要巧设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教材这一例子的学习,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的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我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认识方向"一课,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一个方向很快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再让学生学习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方法,最后能结合生活情境描述生活中的简单路线。鉴于此,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歌史上的名篇,也是作者戴望舒最好的诗作之一,但2000年以前一直未选入过中学语文教材.直到第八次课程改革以后,才入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并很快在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篇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歌所营造的"残损的手掌"的意象,必将在一代代学生心灵上刻下抹不去的爱国主义印痕.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简解]《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米和厘米"基础上学习的新长度单位,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会在生活中使用统一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一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三年级认识"千米"打好基础。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分米,然后再认识毫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测量和观察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宝殿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分量相当重。可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以前总是习惯于逐字逐句地串讲,然后翻译成白话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再者,从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来看,文章都是历代各种文体中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最能代表中国语言文化的辉煌历史,如何让学生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被它的伟大所震撼,我认为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飞夺泸定桥>是一篇传统课文,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依然保留. 讲课之前,我带领学生阅读了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观看了电影<飞夺泸定桥>,但是课上仍留下了许多的遗憾.而正是这些遗憾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解读语言和表达思想要经历一个不断建构和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瑰宝。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为学生增加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打下良好的根基。因此,如今的中学语文已进一步重视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总共140篇课文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根据教学大纲中文言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喜欢读沈复的<童趣>,读着读着,不觉哑然失笑;更喜欢教<童趣>,好像在和学生一起捡拾童年的记忆. 今天,应该是第三次教<童趣>了,不同的是现在面对的是稚气未脱的七年级的学生.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梳理了一下思路,考虑到这是他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尝试疏通文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燕 《四川教育》2003,(2):40-41
<我国的国家机构>这一课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图文资料来丰富教材,扩大学生的信息交流量,并且每一部分留给学生活动的机会都非常宽泛.但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三部分内容都进行深入学习,而且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决定在这节课中,重点让学生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起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文言文教学应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讲究正确的教学策略。一、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学习领域我们不能为了应付高考,只教字词等文言基础知识,而应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教学资源。高中教材撷取的文言文都是经典篇目,我们不能认为学习这些篇章就可以了,而应扩大学习领域,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古典文化的熏陶。高考文言文以考人物传纪为主,选文多出自"二十四史",尤其是前四史。为此,我在教学实际中,开设了  相似文献   

20.
二年级语文主要是字词教学,在学习每个新字时,我力求学生做到先剖析字形寻求记忆方法,从字到词再到句.如今,破译记忆密码已成为学生学习新字展示自己学习机制的风景坛.下面是我在小学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进行识字教学的一个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