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化学》不属高师化学专业的主干课,但对各专业主干课有良好的平衡沟通作用,有利于学生将实验室化学放大为自然界的化学过程,故课程内容应有一定知识深度,注重实践性及与中学化学教材相匹配。本分析了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高师化学专业的环境化学课程的关系,也给出了一些能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环境化学练习题。  相似文献   

2.
化学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环境对化学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本文对我国高校化学类专业开设《环境化学》课程的必要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利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化学类专业《环境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环境化学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的背景,总结了环境化学教学中双语教学的优点、采取的措施,开展环境化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环境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绿色化学已成为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是环境友好化学。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联系绿色化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绿色化学的涵义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最早是由美国化学会提出的,目前已得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精神,结合高师化学专业特点,就高师化学专业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培育环境教育思想,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绿色化学实验体系设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是利用化学来防止污染的一门科学。为了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环境无害的思想,使大学绿色化学实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保证实验技术水平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绿色化设计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列举了在无机化学部分章节教学中引入环境化学的实例,指出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透环境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农业造成生物中毒,捕杀造成生态不平衡,科学的生物、生命链正在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大多数与物质、化学过程有一定关系。掌握化学知识是认识这些环境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结合教学内容使工农业生产伴随的化学过程在教学中得以反映,并就其对环境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分析,能使学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各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化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环境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各种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职能,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赵淑贞我校是以培养乡镇领导干部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学员中有不少是分管工业、农业或主管某一部门的负责人。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外,还把环境教育穿插于教学之中,使学员树立起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基...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多种环境管理手段,但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为了找到解决我国当前突出环境问题的办法,笔者通过对比鲁迅弃医从文的事实,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且必须将工作重心从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转移到教育手段上的观点。认为只有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非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加强和改善环境教育,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环境的全面好转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环境伦理学在短暂的时间里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起步的;虽然密切关注国外理论动向,但是缺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基点;虽然重视理论体系的自洽和逻辑的圆通,但却失之于对实践向度的关注。我国环境伦理学的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当具备“大环境伦理学”与“小环境伦理学”的双重视野,着力构建环境伦理学的社会价值支持系统,寻找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人类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对从事旅游专业的群体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尤其是对接受旅游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和深化,环境保护与相关行业相互渗透,产生了环保边缘产业和环保边缘科学。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和环保边缘产业的潜在商机,指出目前我国环保边缘产业的若干空白。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和环境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为协调好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亟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对策。即从河南省环境功能带保护、城镇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历史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社会环境污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保护往往只偏重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这是片面的,必须强调社会环境条件对解决环保问题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忽视对社会环境及其污染的研究和治理,不仅对环保问题的解决,而且对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应予重视和强调。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wa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can driv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nly if it arouses environmental emotions. Us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approach, we tested the direct, as well as the indirect (mediated) effects of knowledge on behavior and assess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emotions. We found that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but distal variable, whose significant effect is fully mediated by emotions. The high explanatory power and good fit indices of the model supported and valida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emotion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This century will be one of continued global population grow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subsequent burdens on the natural world from consumer demands. A citizenry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ir resolutions is vital. The ultimate go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should be to facilitate the creation of this active citizenry. The means by which educators achieve this goal are equally important. Student autonomy in issue investigations and action planning should supplant coercive, advocacy programs if a new generation of critical thinkers is to solve new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intain or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n both the local and global scales. To date, nearly all evalua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E) have focused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Evaluations of impacts to environmental quality linked to actions resulting from EE efforts will be necessary if this discipline is to remain relevant in a world facing a century of great challenge in protecting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while meeting the needs of our growing and increasingly consumptiv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