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高职教师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特殊性要求高职教师具备良好的科研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高职教师科研综合素质含义的阐述,提出了高职教师科研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并对高职教师科研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入世后,对纺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纺织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从师资队伍、专业调整、加强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结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强、应用性广等情况,从整合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师生素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科技创新及特色活动等培养路径,提出高职艺术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素质及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是高职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内容,是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本文分析了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容构成与要素构成,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议,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有所助意。  相似文献   

5.
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教育训练及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国防教育可以发挥素质教育功能,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国防教育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吴琳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112-114
正确处理好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仅有利于音乐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文章联系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及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综合学科的音乐教学方式的价值,并对如何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已经超过了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本文研究了学校、专业群、专业3级综合素质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并把该指标体系融入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来做顶层设计。实践表明,本研究成果对于本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瑞 《中国德育》2017,(7):11-15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举措。自国家层面相关教育政策提出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的内容、方式、手段和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共青团提出的一项旨在促进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制度,自实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设置、实施途径、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汽车营销专业课程现状考察、调研和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汽车营销专卖店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韬 《上海教育》2014,(28):38-39
今天的高考改革实际上是从整个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其中离不开基础教育的改革,最终要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围绕着"什么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能否测评""综合素质如何测评"这三项核心议题,今年6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高教学会、上海市教育学会及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联合召开了综合素质测评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1.
实施“质量工程”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也是高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地方工科院校必须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强化实践突出能力培养,制定保障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制度,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而推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以广西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满足专业认证要求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内容、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线工程师”是一种介于工程研究型与技能应用型之间的人才类型,具有独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南阳师范学院创新并实践了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教学体系,为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和推向深入,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举措,对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更加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采撷5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资参鉴。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其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深刻理解,找出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实现校企、产学深度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岗位要求零距离,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对高职院校在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有待对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质量观的转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内涵及制定原则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职教师资人才素质要求,在分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基础上,从专业能力标准、普适能力标准、职业素质标准三个方面对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了构建,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学业预警是一项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为提高我国高校对学业预警工作的重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国外和国内高校学业预警制度进行分析,对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学业预警制度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其中非智力因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9种典型非智力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统计分析,得出非智力因素对高等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其中心理素质、自律性、意志力、综合能力、创新活动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大,各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相关性大小依次是综合能力、创新活动、意志力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培养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教育机构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关键是人才观的创新;对于学校教师和导师而言,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目前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倡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以适应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