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汇加工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就是词的形态结构怎样决定词储存和表征.由于复合是所有语言中形成复杂系的最普遍过程,对复合词的研究为多词素词的表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野,该本文从复合词表征模型、复合词成分词素和复合词语义透明度对字母语言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汉语多词素词识别及表征的理论和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多词素词的表征和加工研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理解的心理机制。在综述了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上提出了汉语复合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孟子》并列式双音复合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着重关注构词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将词素的词性、词素的语法搭配关系、词素之间以及词素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三个研究角度相结合,从表层结构深入到内部语义,以全面展示《孟子》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面貌,并对其构词能力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孟子》并列式双音复合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着重关注构词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将词素的词性、词素的语法搭配关系、词素之间以及词素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三个研究角度相结合,从表层结构深入到内部语义,以全面展示《孟子》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面貌,并对其构词能力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谈语素与词素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素和词素都是现行汉语语法学中表示词下一级语法单位的术语。二者均源于三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鼻祖布隆菲尔德等人提出的morpheme这个概念。可是如何理解morpheme这个概念。却成了语法学界久而未决的遗留问题了。起初,传统语法学派把它译成“词素”,并定义为:“词素——是构成复合词的最小单位的总称。”“词素是构成词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最小单位。”“词素是词里边具有意义的构词单位。”到了五十年代末,吕叔湘先生把它译为“语素”,并认为“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批判分析常见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多词素词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方式主要是由多词素词本身结构复杂所致。概括起来,对于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方式或者存储方式有三种主要的观点,分别是词汇分解模型,整词表征模型,混合表征观点。将这些理论中合理的一面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作为多词素词教学方法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由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相反的两个词素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复合词,在某种语言环境里,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则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例如:①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是偏义复词,只取“去”义,  相似文献   

8.
双音反义复合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丰富的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地用于课堂教学,二是在《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80%以上的反义复合词为超纲词。本文对收集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312个反义复合词进行了考察。超纲字不是习得反义复合词的主要障碍。同时还发现:有60.8%的复合词词素是《大纲》中的甲级字和乙级字;而这些汉字复合成词后绝大部分成为超纲词。通过分析反义复合词及其构词词素在《大纲》中的等级、及其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频度状况,探讨习得反义复合词的方法,降低课堂习得反义复合词的难度。如果能够把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将有利于缩短科研成果用于课堂教学的“周转行程”;在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之间、在教材中“高频字”与“低频词”之间建立起桥梁,缓解两两脱节所造成的课堂习得反义复合词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汉语中具有独特性的一种能产构词方式——反义构词入手,探讨汉语的教学本位问题。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反义复合词的穷尽性考察,我们发现,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两个名词素、动词素或形容词素分别组合而成的反义复合词大部分都是名词;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词义为词素义加合的反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最高,词义与词素义无明显关系或已经虚化的反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最低。这说明,在反义复合词的实际教学中,混合本位是最合适的教学观,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反义复合词的构词规律实行字/语素本位教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语义透明度低的反义复合词宜采取词本位教学法。我们认为,混合本位观不仅适用于反义复合词的教学,也应该被运用到整个汉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联绵词的判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绵词是在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双音节单词素词。由于联绵词由两个音节构成,所以很容易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双音节复合词发生混淆。文章针对这个问题,从联绵词的语音、语义和字形三个要素出发,找出三个方面与双音节复合词的不同特征。根据这些联绵词的区别性特征去判定联绵词,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联绵词的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