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NO.4 极OK推理     
【故事1】有位先生委托两个人评估一块他颇感兴趣的土地。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够你烧一辈子;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这是那地区中最丰饶、最肥沃的土地。”这位先生  相似文献   

2.
守住信念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而经验丰富的老队长又不幸被蛇咬伤。弥留之际,老队长取出一块圆形的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块石头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定要设法走出森林,把这块石头拿回去作最后鉴定。”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尽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回去后,化验结果表明那块石头根本不是有价值的矿石,而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相拥而泣。听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很多。如果老队长没有编造这个善意的谎言,其他队员能走出去吗?希望是渺茫的。是老…  相似文献   

3.
⒈兔子们很感激淘气熊对他们的帮助。⒌第二只兔子把鲜花“一串红”当作“羊肉串”来卖。⒉淘气熊睡觉的时候,兔子们经常到他家门口玩儿。故事列车⒍“呼——”我们要送一件礼物给你。⒋“咚!”这块空地真不错。⒊第一只兔子乘着蒲公英飞上了天。⒐最后一只兔子把吃剩的桃核扔在了空地上……⒒春天来了,空地上长满绿草和鲜花。⒏“噼噼啪啪!”⒑冬天到了,兔子们还没想好给淘气熊送什么礼物!⒎第三只兔子用凤仙花的种子当子弹,玩打仗游戏。多美丽的花园啊!⒓这时,冬眠醒来的淘气熊走出了树洞。咦,这儿怎么变成了一个大花园?⒔谢谢你们送给我…  相似文献   

4.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拜在一位名师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的本领。然而师父只教他打扫、端茶和接待宾客,闲暇时让他静心观看世界。几天下来,这个年轻人耐不住了,反复的请师父教他真正的本领。师父被问烦了,便拿了一块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估价,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在市场里,有两人想买这块石头,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陶行知有个著名的“四颗糖果”的故事。陶老在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等在校长室门口了。陶老没批评他,反而送了一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接着,陶老再掏出一块糖果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  相似文献   

6.
贪婪的巴依老爷,这次看中了乡亲们的一块空地,就想方设法要抢到手。这时,他眼珠一转,似乎想出了什么诡计。他召集了所有的乡亲们来到这块空地前,对乡亲们说:“我这儿有一道数学趣味题,只要你们做出来,这块空地还归你们。  相似文献   

7.
我看严师     
我们常会说一句话:“严师出高徒”。也常会听见家长们说:“这个老师蛮严的,孩子放在他班上放心。”抑或是:“老师呀,对他严一点儿吧。”可见,老师之“严”,倍受推崇。“严师”在人们心目中是那种威严、庄重而神圣的人物。然而,高徒一定出于严师吗?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和借鉴。陶老在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李刚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窒去。放学后,李刚已早早地等在校长室门口了。陶老没批评他,反而送给他一块糖果,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接着,陶老再掏出一块糖果给李刚,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让你不要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读了一则故事《生命的价值》。读完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儿院的孩子经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递给小男孩一块石头,对他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能‘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价钱都不能卖。”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苏格拉底带着学生去郊外授课,在荒山上开垦了两块同样大小的地,一块什么也不种,另一块则暗暗种上庄稼。他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两块地有什么不同?”学生无以对答,到了秋天,他又带学生去看那两块地,结果只看到种有庄稼的地,另一块地已被荒草掩蔽。  相似文献   

11.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拜在一位名师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的本领。然而师父只教他打扫、端茶和接待宾客,闲暇时让他静心观看世界。几天下来,这个年轻人耐不住了,反复的请师父教他真正的本领。师父被问烦了,便拿了一块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估价,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在市场里,有两人想买这块石头,一个出价十元,想买回去做秤锤;另一个出价二十元,是要做砚台。年轻人回来把情况告诉了师父,师父又叫他把石头带到玉石市场。结果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因为那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年轻人带着这个好…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教学《奇怪的大石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文中有一句话:“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这是一个长长的、结构比较复杂的被字句,是进行句式训练的典型长句。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我让他们把这个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学生们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他终于明白了,是冰川把这块大石头从遥远的秦岭带到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价值     
记得小时候表姐曾告诉我关于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一所孤儿院,院长捡到一个没人要的小男孩,细心地抚养他长大。但小男孩却整天愁眉苦脸,呆呆地看着远方,一坐就是一整天。院长发现了他的异常行为,曾多次劝他不要为自己的身世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以为自己只是没人要的累赘,但小男孩依然如故。一天,院长给小男孩一块很普通的石头,对他说:“你拿这块石头去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不能卖。”小男孩有点疑惑,但还是答应去市场。到了市场,小男孩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拿出那块石头。过了不久,没想到问的人真不…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知道舍弃,更要懂得转弯,学会“另辟蹊径”。很多时候,坚持到底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那就不要盲目地坚持到底,你可以选择“另辟蹊径”,换一种方式或一个活法,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  相似文献   

15.
王冕解谜     
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给财主放牛。年底领工钱时,财主却说:“你如果能解答出我的一个问题,我就把工钱给你。” 王冕说:“你问吧。” 财主得意地出题:“从前有伙穷人在锄地,挖出了一块玉璧。他们把玉璧砸碎了,一人分到一块。可是他们却不懂,这块价值千金的玉璧一旦砸碎就分文不值了。结果,这伙人仍旧是两手空空。这个故事谜,猜一个字,你C猜吧!” 王冕说:“你说的是‘穷人分宝贝还是穷’的意思,这不是‘贫’字吗?” 财主只好把一年的工钱付给王冕。 王冕在财主家放牛,受尽折磨,早就不想干了,于是趁机说…  相似文献   

16.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感悟。 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除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之间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突然他们醒悟了:原来除掉旷野中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相似文献   

17.
孙丽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103+105-103,105
“讲故事”被人们当作随意而容易的事,但谁又能把“讲故事”的精彩发挥到极致?谁又能借这个环节,给学生们最有益的学习呢?所以对于作为儿童语言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讲故事”活动千万不能忽视,而且他除了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小学教师口语辅导的一项重任,一定要既让将来的教师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绎故事,又能教会小学生形象、生动的复述故事,把“讲故事”的实质和魅力发挥到极点.  相似文献   

18.
沙晓付 《贵州教育》2010,(10):2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这位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位父亲 ,他每天下午都要把三岁的儿子从幼儿园接回家 ,然后 ,看着他在一块空地上玩耍。这孩子喜欢张开双臂 ,在这小片地方跑来跑去 ,有时能持续一个小时左右 ,小嘴还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孩子的父亲说 :“开始我特奇怪 :难道儿子一点儿也不感觉单调乏味和疲劳么?后来我终于想通了 ,这就是乐在其中啊!”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减负”的话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假日补课、题海战术成为过街的老鼠 ,不敢见人 ;教育行政部门“围、追、堵、截 ,”费尽精神。然而 ,“减负”工程依然重关漫道。是否真如有…  相似文献   

20.
在讲宗法制这块内容时我曾经用过一则故事,为了本文说理的需要.我在此再次陈述一下这个可能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故事: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发表的一篇新浪微博中说。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此照片一经传到网上即闹得沸沸扬扬,网民们纷纷口诛笔伐。说家长教育不好.说丢了全中国人的脸.反应非常激烈……但有位德国网民对中国网民的反应表示很不理解:“丁锦昊个人的错误为什么会使整个中国蒙羞?他一个人能把大家都代表了?完全属于个体的一个行为,为什么一定要扯到整个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