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磊  岳波 《教育学报》2002,(5):39-43
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理科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电化学”化学问题解决对比教学实验和访谈的方法 ,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心理模拟将专家和优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经验外显为“原型”,并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过程使大量中等学生的相应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说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经验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辩证地分析了原型的利与弊 ,指出原型定向阶段应该提倡师生共同建构 ,原型不应该被固定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2.
“原型”在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岳波 《学科教育》2002,(5):39-43
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理科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的难题。本通过“电化学”化学问题解决对比教学实验和访谈的方法,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心理模拟将专家和优秀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经验外显为“原型”,并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过程使大量中等学生的相应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显性提高,说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经验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辩证地分析了原型的利与弊,指出原型定向阶段应该提倡师生共同建构,原型不应该被固定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阐述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内涵、教学设计流程和构建策略。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解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符号与微观、符号与宏观的有机关系,构建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  相似文献   

4.
理科“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解决”是一个被多个学科领域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在理科教育教学领域中也掀起了“问题解决”研究的热潮并对理科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理科问题解决在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存在着不少需要引起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在理科问题解决教学中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1.“问题解决”不等于“解决问题”;2.“问题解决”教学不可轻视“问题提出”;3.“问题解决”教学不可异化为“题海战术”;4.“问题解决”教学不可简单化;5.“问题解决”教学不可程式化。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发展与提高。以下笔者结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问题解决式”教学结构下如何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理科问题解决中的多重表征模型及其教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心理学领域的问题解决研究和学科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研究之间仍然缺乏有机结合.以表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指出了约翰斯顿所提出的表征类型和化学三角形的缺陷;依据表征对象的空间尺度和抽象程度,修正并扩展了表征类型的概念和关系;依据认知的深刻程度建立了多重表征模型;深入阐述了该模型的结构、特征及其教学价值.多重表征模型可以较好地阐释学习的过程并指导教学实践,是构建认知理论和理科学科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真实物理”教学是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地,是深度学习理论的物理学科化表达,就是“在真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倡导以“情境与问题-引导与探究-应用与实践”的思路组织教学.以概念课“功”的教学为例,解读“三生课堂”特征和具体实施过程,如“渗透HPS教学内容,突出科学本质教育”“创设挑战性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实现概念学习进阶”“单元教学设计使问题和活动结构化”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理问题解决过程和解决策略的教育心理学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在物理习题教学中,通过教会学生熟练应用“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自我提示卡”这一具体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元认知水平,进而最终促进学生独立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至今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无疑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通过阐述“问题解决”教学的概念,分析“问题解决”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总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和解决策略的教育心理学分析,结合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在数学习题教学中,通过教会学生熟练应用“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自我提问卡”这一具体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元认知水平,进而最终促进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层教学实验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的教学实验。是对分层教学理论的验证,但是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有效进行。本研究从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视角,通过其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惯习、资本和场域来对以往的分层教学实验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分层教学实验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豁祖顺 《教育与职业》2006,(18):106-108
文章从“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入手,利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发展学生数学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会学习,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学实验基本上实现了预先的设想,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获得了具有一定教学意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去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过程,或者说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一种过程。现代的数学教育观已经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根据这种观点,我认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从这种“活动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新的理念出发,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知识,而应教给学生把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及构成的“问题”给以数学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把先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使自己的数学素质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为此,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模式“、实践活动”模式“、讨论交流”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叙述实施“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体会。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要扭转忽视数学思维过程单纯传输知识现象,更要避免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课堂教学中多维、体验、情趣、互动的四大特点“,问题解决”模式在数学课堂中一般分成以下四…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习惯.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是检验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对问题解决教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数学教育界在八十年代初提出“问题解决”的口号以来,十几年过去了,但这一口号没有成为过眼烟云,而是已形成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模式为国际上诸多国家的数学教育界所接受。目前国内的一些地区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学科倡导在实践中运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本文以《酷猫踢足球》为例,从问题的分析、设计、评价等角度阐述了问题解决为导向的Scratch教学设计及实践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生疑”“探疑”“剖疑”“破疑”四环节问题解决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正在被多数人接受,而“探究”、“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一定的策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有时甚至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才能使问题解决,因此有专家把创造解释为一种新颖独特的问题解决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教学内容,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乃至习题和应用,都可以看成是教学中的问题,每完成上述问题的教学工作,都可以视为该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还需要进行何种工作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问题创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