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文章对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的《新装》所运用的动物意象对比、日常事物意象对比、否定与肯定对比等多种对比手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索其以小见大,借助对比的手法,通过巧妙的构思、用令人深思的意象去表达深刻主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6-38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空间观与审美意象上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空间观与意象造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空间观上,中国绘画采用以小观大的散点透视法、点与线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动态开放的空间建构方式;而西方绘画采用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法、块与面相结合的空间塑形手法以及静态封闭的空间构建方式。在意象造型上,中国绘画秉持以意取象的意象观,通过水墨简约手法表现意象;而西方绘画的意象观经历了从逼真到变形的演变历程,以重彩夸张的手法表现意象。  相似文献   

3.
金殿中 《文教资料》2006,(26):62-6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即人物对比、意象对比和场景对比,并具体分析由此带来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呈现出很强的二元特点。”艾米莉善于用很多比较和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事物的矛盾性、两面性,反差对比是她天然的表达方式。她将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象征等手法大量运用到小说中,运用多种意象去描绘人物的精神和内心世界,来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题。小说中名字的意象可谓意蕴丰富,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5.
弗罗斯特诗歌中有许多视觉意象。弗罗斯特在其诗歌中呈现视觉意象的方式主要包括:诗歌题目,以量词、形容词修饰说明一个视觉意象,以拟人化、比喻、对比的手法,以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相结合的方式修饰说明一个视觉意象,等等。弗罗斯特有关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视觉意象与其热爱自然、长期的乡村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也是其对抗他同时代的诗人的城市意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中英文诗歌在意象的作用、营造手法、选择意象之物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由于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表述时所选择的意象之物又不尽相同。从诗话角度出发,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与中西美学的不同呈现出同一态势。  相似文献   

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的代表作,在诗歌情境、主题内容、意象选择、角色安排、诗歌基调、诗歌背景等方面均包含了对比的手法,众多对比因素的运用使这首诗歌成为一个由多重对比交叉、重叠构成的复合体,使有限的语言素材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展性,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堪称中国现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词作意象的组合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组合方式,主要方式为三种:第一是“叙事蒙太奇”,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组合;第二是“心理蒙太奇”,意象的组合打破逻辑顺序,呈现为交叉、转换的组合方式;第三是“对比蒙太奇”,通过对比意象的组合凸现人物情绪。温庭筠词作运用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营造出含蓄悠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9.
机智的讽刺手法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借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苍凉真切的凡俗人生,处处显示出了人间认真的荒唐和荒唐的认真.而讽刺手法又常常是借助于对比、意象和比喻等手法来构成的.文章就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张爱玲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作家埃里森大量运用矛盾意象和象征手法。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意象,如看得见和看不见,黑与白,锁链与自由,被作者有意地并置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矛盾意象的对比和仪式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主题的作用,以独特方式完成黑人的觉醒和社会价值评判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The ways in which cooperating teachers give shape and meaning to their work in practicum settings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elements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Thi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draws upon surveys of Australian and Canadian cooperating teachers. The global contrast highlights taken‐for‐granted assumptions in local settings that in some instances are cause for celebration and in other instances concer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settings illustrates, among other things: some striking similarities in the profiles of cooperating teachers; important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the cooperating teachers' preparation and remuneration for their role in practicum settings; and deeper complexitie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2.
The comparison/contrast shows the reader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wo persons or things to help the reader understand or evaluate them, and adds powerful persuasion and effectiveness to the essay. A comparison/contrast essay usually follows one of these two patterns: the subject-by-subject pattern or the point-by-point patter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two items being compared/contrasted should be balanced and given equ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笔者简要论述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数学对象的存在方式和“万物的本原是一”的认识以及对“1”本身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比较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苏轼对数的“道”—“数”—“万物”生成模式和尹文子、墨家的思想家、刘徽和朱世杰等著名数学家对数的“十进制生成模式”的辩证思想和对“1”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干扰,关键在于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教师要通过课堂对比,提高学生对汉英文化及思维异同的敏感性;通过设计探究性作业,帮助学生建构汉英表达或思维的异同相关知识;通过创设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汉英思维、表达和文化价值观的异同,从而更好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作人物设计时,对比映衬是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作者运用他变换的逻辑视角,搜寻可资比较的对象。其中,贾府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三妯娌王熙凤、李纨和尤氏正有着全面的可比较层面,从而塑造出既具有逻辑联系而又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惯例,采用虚构的情节、模糊的语言、未知的结局,把任何事情都变得不确定,揭示了处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对各种新生事物产生的怀疑。人们对传统思想及文化产生怀疑,标榜自由,在貌似繁华的物质生活中,反衬出人们内心的无奈,帮助读者在社会变革中,构建新型的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湖北黄冈方言的差比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比句用来比较事物的高下。黄冈方言的差比级的表达形式灵活多样,比较词运用丰富,对比古汉语、普通话的相关句式,黄冈方言差比句顺行结构、逆行结构两种形式并存,其运用受一定的句法条件的限制,各具不同的表义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好奇,对未知的事物更会产生无穷的想象。想象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展学生智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策略:结合课题,产生想象﹔加强朗读,培养想象﹔设计问题,引导想象﹔理解课文,激发想象﹔利用插图,丰富想象﹔学习古诗,拓展想象﹔通过比较,启发想象﹔续编故事,展开想象﹔重组课文,培养想象﹔布置作业,训练想象。  相似文献   

19.
从手部动作范畴到心理范畴的演变是人类认知思维的典型体现,涉及这一演变的词非常多。演变方式主要有三种:隐喻、转喻、语义沾染,其中以隐喻最为常见。人们习惯于用身边具体的事物来比照心理情绪等抽象之物,进而用具体的动作动词去操控它们,其结果就是手部动词衍生出心理义。有时人们以显著的外部动作来转指心理状态、性格等,这样部分手部动词就获得了心理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