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樊健 《江苏教育》2023,(34):57-59
班华先生的实践德育、整体育人思想引领着一线班主任创新班级教育、做自觉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多维体验中自主建构道德生活,实现自觉成长;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有助于提升班级教育合力;进行“融和德育”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优化班级教育生态,帮助师生共享道德人生。  相似文献   

2.
略论现代德育的路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后者是以成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要求为本,体现社会的意志或成人的意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对传统德育高耗低效现状的反思性选择,现代德育正实现着从“重教”到“重学”的路径转向:在德育内容上,由掌握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向;在德育方式上,由重灌输向灌输与选择整合转向;在德育过程中,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向。  相似文献   

3.
试析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校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人们的各种观念、道德意识急速转变,但中小学德育如何与时俱进却让人产生了困惑,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一、德育目标理想化目标过高,内容大而不当,宽而无边,出现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而实际“淡化”的现状。道德教育目标对道德起着指导作用,决定着道德教育方向。因此,道德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标杆过高”,也就是说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现实情…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需要相关的教育。由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长期以来没有将学生的成长需要置于德育体系之内,学校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视为各学科共享的社会问题而非单纯的教育问题,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将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将激发和引导学生成长需要作为主体道德发展的动力,用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校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文化的感受、关注、感悟、反省等,实现自主建构的道德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过程。回归体验的学校道德教育,就是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育的四个转变。一、从文本走向人本长期以来,中学德育有统一的国家德育大纲,有统一的教材,更多地依赖文本。道德教育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道德教育“工具化”与“理想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的道德课堂以不同的方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用生活的眼睛审视德育课堂就是要增强教师的变革意识,使其在真实意愿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让学生在生活中成为生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4,(18):F0003-F0003
西航三校——亲亲乐园,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家园里,师生们践行着“阳光教育”理念下的“阳光德育”。这里以培养队员的生命意识和创新精神,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生命教育;这里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推崇学生快乐、健康、和谐、个性化的发展,关注生命成长;这里以创设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教育生态、创建适合学校及大学区共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为目标,培植德育特色,打造德育品牌,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9.
李春 《考试周刊》2010,(31):222-22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本文主要探讨生活中的潜在的德育内容,倡导创设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简言之,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应该说,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道德目标和规范,学校也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预期的道德素养,反而浓厚的“道德冷漠感”、“道德虚无感”在学校蔓延开来,道德本身甚至遭到奚落和嘲笑,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道德的发展包括明辨是非、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和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能够、愿意去思考行动之后果,学会如何善待自己和别人。发展做出负责的道德决策并付诸实施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理解、品质、态度。也就是说,道德不仅仅针对国家而言,对他人的态度、行为也是道德的表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往往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公式化。在学校教育中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高分低能,使德育流于形式。道德教育中的大话、空话较多,泛泛而谈,不切实际,个人道德修养被严重忽视。我们评价“三好”学生,虽说是“三好”,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了避免道德教育中的大话、空话,使之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教师应把它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课程作为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无疑担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任,语文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揭示出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道德与学生个体和未来的关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就是实施德育的良好范本,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难从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包含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是将社会思想转化为学生有道德、有意识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适当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学习研究的缺失。道德学习是个体对道德的接受 ,即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道德学习成为时代命题的原因是道德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现代教育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和对以往“德育眼中无学生”的超越。构建以道德学习为核心的德育体系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道德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实践:学校道德教育的彩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一个主要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较少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道德教育效果不佳。道德实践的提出和进一步完善对于解决目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窘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道德实践主张在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学生主体体验,通过具体的、经常的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行为养成和道德价值内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大量“非道德”和“不道德”因素。“非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非道德因素对道德的渗透、异化,甚至是直接取代;“不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有违道德基本精神的道德灌输和悖离道德基本原则的道德欺骗。“非道德”和“不道德”的遗德教育容易模糊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学生的逆反、戒备和敌视心理,不利于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确立道德的道德教育观念,让道德教育回归到道德的范畴之内,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德育是一种知性教育,其割裂了道德内在与外在结构的联系性.为摆脱现代德育的困境,需要通过体验道德教育、情景道德教育、生活道德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完成隐性道德知识与显性道德知识之间的转化,以实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是德育的重要环节,针对道德教育在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实践性的德育活动教育成为必然选择。学校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落实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更应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固有品质,同时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学校应有完整的德育体系予以支持,"先破后立",在积极的德育目标指引下,创建良好的学校道德生活,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密切与实际相联系,实现德育课程生活化与实践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主要存在着“高、同、空”现象。“高”就是指道德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超越现实,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和中小学生道德实际;“同”就是指共同化,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严重地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年龄实际;“空”就是指德育目标一般化,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指标。目标的“高、同、空”势必带来道德教育内容的空洞。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建构和谐学校德育环境作一些探索,旨在有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内容提要]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实用”是其培养的核心目标,强调既要有过硬的应用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道德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实践,因此道德教育也就必然与社会环境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然而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道德理论教育频频与社会环境不相吻合,使得高职学生发现课堂的理论内容与社会实践不能很好的兼容,导致高职学生对于德育课程持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