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据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决心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巴比伦塔。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通天塔很炔就高耸入云。上帝得知此事,又惊又怒。他决定赋予不同种族的人不同的语言,使人们无法交流和沟通。最终如他所愿,巴比伦塔没有建起来,但它仍然是人类心目中美好的希望和期盼。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3)
《圣经》中说:人类初创时只有一种语言。人们迁到巴比伦平原后,商量着要建一座“通天塔”,以传扬人类威名,并作为防止离散的标识。大家齐心协力顺利施工时,上帝担心了。他觉得,人类讲一种语言,如此易于理解,易于合作,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还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和谐共处和矛盾冲突的必然性、偶然性是200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通天塔》的主题。在上帝创造了世界之后,整个地球只有一种语言和少量词汇。地球上的人类决定建造一座可以直达天堂的高塔。但上帝并不乐见于此。他决定将所有这些人划分成不同的种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讲的是不同的语言,因而使他们无法互相容易地沟通交流。在电影中,一次灾难情况的出现引出了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体现了人类的区别性和同一性。这部影片的和谐与冲突的主题也随之变得突出。语言作为人类的普遍沟通方式,也是影片用来揭示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部电影涉及了多个国家和不同的语言:英语、日语、墨西哥语、摩洛哥语,甚至还有聋哑人的手语。影片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各类人的表面沟通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体现人类思想相互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巴比伦人决心建造一座通天塔。这件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使这些梦想上天的人内部不和,在如何建造通天塔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结果通天塔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5.
通往天堂的巴比伦塔《圣经》中记载,人类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很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  相似文献   

6.
Hi,kids!我是瘦猴老师,我喜欢kids,希望kids也喜欢我。《圣经》里有个故事讲一群古代人,为了扬名显威,要在巴比伦城建造一座通天塔。上帝深感不安,于是让他们一夜之间语言不通。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人类有了共同的语言,协同工作,人  相似文献   

7.
巴别塔     
如果你想被人理解……那么要学会倾听。《巴别塔》的片名来自《圣经·旧约》中的一个故事:上帝的子民们曾企图建造一座通天塔,向仙界"示威",以显示人类强大的力量。因为当时的人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因此沟通影片简介:  相似文献   

8.
<正>半途而废的通天塔传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定居,修建了繁华的巴比伦城。后来,他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就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开始,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  相似文献   

9.
培根利用基督教的文化资源对科学进行了现代性的诠释,他认为科学所认识的自然规律是上帝之光,科学代表上帝的权利。利用科学认识自然、控制自然是人类的复兴之路,这一复兴是出于上帝的计划。培根用基督教的语言阐述了科学推动人类进步这一现代观念,为科学树立了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上帝死了”,人类由此跨入了一个全面设计的时代。可是人却不可避免地被抛回到对自身的询问,在人的存在中与上帝相遇。上帝回归了,人们应该通过象征语言来言说上帝。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且深刻的思想家,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有关于上帝的三个问题,即上帝是否存在,如何论证上帝存在以及真理是否与上帝同在。无神论者曾以"为何上帝的世界充满恶和苦难"来质疑上帝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殊的人生经历也使他较早时候对上帝存在产生怀疑。但他倾其一生去思考、探究,寻找答案来反驳无神论者的质疑,最终他找到了。即是人类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求构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据,并且陀思妥耶夫斯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上帝与真理同在。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远古的时候,上帝在创造着人类。随着人的增多,上帝开始担忧,他怕人类不团结会造成世界大乱,从而影响了他们稳定的生活。为了检验人类之间是否具备团结协作、互助互帮的意识,上帝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人类分为两批,在每批人的面前都放了一大堆可口美味的食物,给每  相似文献   

13.
翻译这个术语,对于很多人来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人们在讨论语言翻译的时候,总喜欢引用《圣经·创世纪》里面那则通天塔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想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要为传扬他们的名而免得他们分散在全地上。然而,这一切引起了耶和华的不满,他主张打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言语彼此不同而无法交流,这就是通天塔和重建天塔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语言,人们要互相交流,就必须打破语言间的隔阂,于是翻译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正是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人们都认为,翻译不仅是一门深奥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在出生前,都会在上帝面前接受点化,那个时刻,上帝给予每个人不同量的食物。这些食物是天堂里看不到的,却在凡间被人类天天食用。既然是上帝给予的,于是,我们一生只有这样一份食物。有的人省着慢慢品味,那么他就可以吃得久一些;有的人铺张奢侈,很快他就耗尽了上帝的恩赐。  相似文献   

15.
王家俊 《新高考》2007,(11):61-64
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颖实用又意义重大的学科.为备战2008年新高考的莘莘学子们提供了新的光荣与梦想。据《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原来人类语言大同交流无碍。人类联合起来兴建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在出生前,都会在上帝面前接受点化,那个时刻,上帝给予每个人不同量的食物。这些食物是天堂里看不到的,却在凡间被人类天天食用。既然是上帝给予的,于是,我们一生只有这样一份食物。有的人省着慢慢品位,他就可以吃得久些;有的人铺张奢侈,很快他就耗尽了上帝的恩赐。然而无论如何,在食物竭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张远山的“反乌长邦”长篇寓言小说《通天塔》的哲学寓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作品的主人公为了救世而建通天塔,为了救人类而毁灭人类,但终于经由庄子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而返回世俗生活的醉生梦死,通天塔的倒塌象征着人类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疯狂和梦幻,既无法得救,也不能毁灭,而只有退化和失误,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沉重的忧思。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且深刻的思想家,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有关于上帝的三个问题,即上帝是否存在,如何论证上帝存在以及真理是否与上帝同在.无神论者曾以“为何上帝的世界充满恶和苦难”来质疑上帝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殊的人生经历也使他较早时候对上帝存在产生怀疑.但他倾其一生去思考、探究,寻找答案来反驳无神论者的质疑,最终他找到了.即是人类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求构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据,并且陀思妥耶夫斯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上帝与真理同在.  相似文献   

19.
1756年的某一天,上帝忽然怜悯起人类的灵魂状态来。上帝说:“就让莫扎特出世吧!让他坐在钢琴旁边作曲,为的是安顿人类既空虚又浮躁的灵魂。”于是,人类承受了上帝的恩赐,伟大的莫扎特诞生了。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的,虽然他仅仅与我们相伴了35个春秋,然而,他短暂一生创作的大大小小636部音乐作品却已经并将永远相伴人类度过以后所有的世纪。而且,似乎是为了弥补莫扎特的来去匆匆,1770年12月17日,上帝以将他的另一位音乐使者派往人世间,这位以自己的音乐最贴切地述说人类和大自然灵魂的人,就是伟大的贝多芬。有人问本世纪最伟大…  相似文献   

20.
上帝很健忘,对做过的事从不放在心上,所以,尽管上帝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但真正能记住的没有几件.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们就流传着一种"上帝造人说"的理论,说人类是由万物之主上帝制造的.上帝不清楚自己是否做过这样一件事,他竭力回忆还是记不起来,于是他想自己可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他感到高兴的是,人类竟能把他的功劳记在心里并流传下来.为此,他给了地球上的人们不少赏赐.上帝给自己准备了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功劳,其中,"上帝造人"被列为头等功劳记录在案.上帝没事时常常翻看,一边还沾沾自喜:"我真伟大,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