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总被认为是附属于教育活动的某种次生活动,使得师生关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意蕴无法彰显。其实,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具有基础性、渗透性、生成性等特点,它同样具有作为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和意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缺失,可通过建构师生"主体间性"及"对话"型师生关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品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感;共同融入教育的"生活世界";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往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间性从关系向度开启了审视师生关系的新视角.在它的视野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表现为在教学、德育和管理活动中师生相互客体化和对象化,教师的"独白"替代了师生的对话.要摈除被物化了的师生关系,建构合理与和谐的本真师生关系,就要确认并彰显师生关系的"善"、"平等"和"幸福"的伦理意蕴,并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消除造成师生关系的隔膜与阻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满足外在社会需要的功能性关系。存在性关系是把师生放在"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的视域中从多种维度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关注人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关注师生人格的平等性;关注交往过程的教育性。存在性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重构自我意识;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4.
王世娟 《教学研究》2007,(4):312-314
现有师生关系忽视本身所具有的耗散结构特性,表现出种种弊端.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必须走出封闭,实现交流;建构师生间的非线性的多元关系;把握学生成长的临界点,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新世纪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师生双方的内在要求。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借助一定条件,以其独特的身份与主体地位,通过理解、对话等多种民主方式,平等对待,自主建构生成的一种主体间关系。它具有动态生成性、时代性等特点,其形成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制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对话与交流、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是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主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既有创造,更有交往,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各自的人生。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客观基础。师生关系是人所经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教育的全部意蕴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师生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下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师生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新时代呼唤师生关系突破传统,实现重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师生共同体".当前,校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依然存在;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降低了师生面对面交往意愿;师生间不和谐现象有增无减;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意识淡薄.建构"师生共同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减少网络依赖,促进师生交往;教师持续改善,促进师生和谐;密切师生沟通交流,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有师生关系忽视本身所具有的耗散结构特性,表现出种种弊端。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必须走出封闭,实现交流;建构师生间的非线性的多元关系;把握学生成长的临界点,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师生心理契约的建构是以"期望+责任+爱"的理论模式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它比一般的个体期望能更好的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在于教师回归"教育者"本位居所,以实现师生精神的共勉与相契;通过师生对话与交往,深度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回归学生的话语系统,实现师生关系的融通.心理契约建构的根本在于爱的畅通无阻,爱可以迟到但永远不能缺席,爱应行使对现代教育的救赎.  相似文献   

11.
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现实基础。师生关系是每一个个体所经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全部意蕴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当教师的“独白”替代了师生的对话,当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遭遇屏障,如何摈除物化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迫切的问题。文章通过运用现象学中的“回到事实本身”的态度和“生活世界”的理念,在现象学的视角下使教师懂得如何更好的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如何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关注教育,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与文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现实基础。师生关系是每一个个体所经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全部意蕴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视为不断生成与建构的“文本”,而不是封闭的、稳定的、从外部即可加以研究的意义系统.师生关系不是主客二分的关系,是“我—你”的生活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关系.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既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在师生主体间性范式下,师生在交互的基础上双向理解,教育的意义是通过师生主体间性交往而得以建立,教育关注的是师生教学生活本身,是师生个体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交往关系.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对于师生的生命意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学品质是影响理解型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因素.师生双方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以及平等相处与相互关怀,是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与发展”的师生关系是以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课程内容的教育作用为据提出的超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的浅显提法。它主张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能够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表面的形式活动向“和谐与发展”的实践体验活动回归中回复到师生思维、思想与语文课程内容融合的状态.通过语文课程内容与师生思维、思想的同构建构教育主体与教育资源的理解,实现教学内容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师生在和谐发展的课堂形态中实现各自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信息对称环境"本身是一个立论偏颇、无法确证的命题,师生既无法具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也不可能在"对信息认知的程度"上实现"对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主体;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不能等同于师生是教学和共同学习的"平等主体"。教育信息化进程打破了师生关系的原有均衡,但并未消解其存在的基础,文化传承使命决定了教育关系的存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是教师的更高素质,而不是认同和接受师生间素质的对等;信息化给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应当是演进而不是颠覆,是调适而不是重构。  相似文献   

18.
"互动"不仅包括狭义的师生对答,它还具有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涵,但在具体运用互动理念与原则时,应区别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式,而且应多组织生生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主体关系的核心,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涉到教师的幸福。于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时代要求被提上了教育发展的日程。教育各界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间性”等概念和范畴,力图在对话和交往的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教育活动存在于师生关系之中,它不仅仅是教育发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有对个体精神的陶冶性和教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