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60年执政实践的探索与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确立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建国以来党对执政方式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执政方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一条新经验,也是确立正确的执政方式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贯彻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党必须坚持科学精神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必须把民主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来抓;必须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相似文献   

3.
提出依法执政是执政党从治国方略的高度,从法治的层面上解决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的重大举措.实现依法执政,首先要确立一些基础观念,只有树立、增强了依法执政的基础观念,才可能全面提高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观念,增强依法执政能力.这些基础观念包括:执政观、合法观、人权观、合作观和稳定观.  相似文献   

4.
回顾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其思维方式由革命思维、夸大斗争式民主思维、运动动员式思维,逐渐转向了建设思维、民主思维和法治思维,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的转向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展开,更主要的是对党的执政方式实现转变的一种高度自觉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5.
回顾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其思维方式由革命思维、夸大斗争式民主思维、运动动员式思维,逐渐转向了建设思维、民主思维和法治思维,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的执政思维方式的转向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展开,更主要的是对党的执政方式实现转变的一种高度自觉的理论同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党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执政与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成果,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和基础。不论是民主执政还是依法执政,都要讲究科学、依靠科学,增强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执政理念、指导思想、执政方式、价值观导向、创新意识等五个方面着重考察了科学执政的哲学基础与本质所在,为科学的制定和实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出了形上反思。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表述的是党的执政目标,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表述的是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才能实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思想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依法执政事关党执政的合法性、科学性;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执政理念,完善依法执政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在依法执政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是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与依法执政之间的关系,探索新时期有效推进依法执政的路径,有利于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内民主的建设发展,首先是认真总结了党内民主遭致破坏的深刻教训,在此基础上,党选择了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来发展党内民主的新路,致力于党内民主生活、干部管理和权力制约监督这三大方面制度的建立。贯彻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使党内民主制度系统化;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核心,继续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具体制度;要推进党务公开,在全党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标志着党的执政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共致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同时,这些回答也使执政党对于执政的主题、执政的主旨和执政的要务等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推动新时期我党执政包容性思想建设和发展,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党的建设丰富经验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重大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建党90年以来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党成立之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并凝结成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建国后,不断繁荣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形成社会主导的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以来,更加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文化。90年的文化发展取得卓越的成就为今天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政党的民主功能及其中西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权力的中心、代议制民主的关键,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操作者和主导者;政党制度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政党与政党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切入点。但是,由于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不同,中西政党制度与政党功能也有所不同。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承担的责任重大得多,同政府、社会的联系密切得多,不但肩负着政治领导职能,还肩负着执政职能,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执政成败负总责。我们要正视中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特点与功能差异,坚持正确的民主政治观与制度衡量标准,避免在政党与政党制度问题上的"简单化"或"趋同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根本原因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与改革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开放进入新阶段,改革也进入新阶段。开放倒逼改革是改革新阶段的突出特点。在开放的倒逼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垄断部门及服务业的改革进程、以行政审批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大大加快。政府改革成为改革新阶段的重点之一。加入WTO,政府下一步的改革面临四大转变: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从优先经济目标向优先社会目标转变;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从行政控制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结构性改革成为改革新阶段的主要难点。加入WTO,结构性改革面临五大任务:经济体制改革同经济政策的关系;产权制度改革同收入分配政策的关系;稳健的金融体制改革同货币政策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经济改革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来,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给我们以诸多的历史启示,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方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创造稳定和谐的国内外环境、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历程,我们获得的基本经验是: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完善我国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对贪污腐败分子要依法严惩;二、要注重反腐倡廉的道德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思想上遏制腐败的发生,不断推进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20.
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行政伦理建设历来是公共行政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伦理失范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从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行政道德激励机制入手,实现行政伦理建设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