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法律体系建构具有"引擎"作用,这不仅是由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模式和该理论的品质、地位决定的,更为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历史轨迹所证明.我国立法研究应立足"引擎作用",关注法律体系建构的节奏问题,为破解立法滞后的现实难题提供新路径,开辟法律体系研究"纵切面"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法律体系,是着力体现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是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法律体系。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论述,揭示这一法律体系的本质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完善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问题至关重要,它既决定着这一法律体系的根本性质,也规定了其发展方向.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其基本精神,对于推进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科学的原则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现实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的价值追求。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科学借鉴国外有关法律体系建构的经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有机结合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提出的"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等重要思想均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可由三条标准来检验:一是应当由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有相关法律进行规范,二是各种法律部门、法律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统一、配合,三是各种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性、符合社会需求、具备法律实效.这三条标准的实现都需要为法律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著作权法体系作为中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的成长过程。我国的著作权法律体系已经构建了由民事、行政、刑事三种法律责任与中央层次立法、地方层次立法、非立法规范性文件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已基本形成。追溯其形成轨迹。从形成动力和形成特征两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它为考量该法律体系的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新标准,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契合程度”。但对这一主线的作用不能任意夸大,需做进一步的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列入“六五普法规划”,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及时调整充实教材有关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标志及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有一个过程,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和概括也有一个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演进过程.与之相适应,其体系概括,则经历了从"邓小平理论体系"框架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框架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从该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标志、该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形成的基本经验、形成后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加以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法治与法律全球化的关系、法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法治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普遍富裕起来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这一体系应当是包含了道德思想体系、规范体系以及包括器物在内的运行支撑体系的有机整体.它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优良文化基因,适合中国国情和民众道德生活,逻辑结构上完整而自洽,能深入人心且行之有效,并能够与经济、政治和法律体系密切配合的.它的研究域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历史形成与现有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运行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学理争鸣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社会认同以及中华传统道德体系及其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代价值,通过四个方面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强制性”完善了道路中的中国特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体现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法律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将当代中国法律定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化这一建设目标上来。中国特色表明其民族属性和国家性;社会主义则表征其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而法治社会则是法律化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及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话语体系,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是政治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前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这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立法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是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法律质量的提高和法律体系的完备。因此,江泽民强调要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提了出来,相应地,就将毛泽东思想划分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这一划分引起了理论界的讨论:应当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并很好地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联系?探讨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对薄一波曾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的提法进行分析。弄清楚了这个提法的背景、内涵、意义,仔细地、辩证地分析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