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2.
杨正茂 《教育文汇》2012,(10):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在“知、好、乐”这三层境界中,“乐”的境界最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  相似文献   

3.
从中外教育史看,孔子是乐学的创始者。《论语》中有46次使用了“乐”字,其中有16次与“乐学”有关。孔子不仅倡导乐学,而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同时还对乐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为什么要乐学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学习的境界,其中乐之为最高境界。这里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当代中小学生或学业负担过重,囿于苦学;或学习兴趣索然,困于厌学。如此等等,委实堪忧。故倡导乐学,更有必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乐学策略,推进素质教育呢?一、厚实乐学底蕴乐学者,先须学…  相似文献   

4.
张永飞 《教育》2011,(24):20-21
乐学,自古便是圣人贤哲们最为推崇的一种学习境界。《论语?雍也第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孔圣人是将"乐之"作为求知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环境和学习风气,我们会发现"学"和"乐"早已渐行渐远,学习反而和烦恼、痛苦这些负面的字眼绑在了一起。然而,还有这样一所独特的小学,它不仅仍提倡和努力实践着乐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将"乐"字融入到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乐"已经成了它的灵魂。它就是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的温泉小学。  相似文献   

5.
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总结出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寓教于乐,以乐促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1.注重导入措施,创设乐学情境皮亚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乐学欲望是学好新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说学习有三种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知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谓乐学就是不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被迫的行为,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心甘情愿的事,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7.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文化有"耻感"、"乐感"及"忧患"等特征,其实,"乐学"乃儒学要义之所在。依据《论语》元典,探究"为何乐"、"是何乐"、"如何乐"及彼此的内在关联,指出:学习是生命之本能,学礼是成人之路径,达乐是学成之境界。由学到乐、由乐到学,是生命经久往复、贯穿始终的恒定方式,是孔子乐学所标示的人生路向。  相似文献   

9.
孔子曾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热情,只有进人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下面,我从三个层次来谈谈如何使学生达到知学、好学、乐学。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说学习有三种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知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谓乐学就是不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被迫的行为,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心甘情愿的事,是一件愉快的事,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给学生打造一个愉快的世界——使学生愿学,给孩子营造一个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想学,给孩子建构一个学习的模型——使学生乐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好学、乐学"即"喜欢学,乐于学"才是治学的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愉快地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愉快教育"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从而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愉悦。教师作为中心人物,怎样给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英语的自由王国中快乐飞翔?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德育课教学是一门说理性很强的学科,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要想使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最终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学”境界。要使学生从知学,至好学,进而达到乐学的境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了,这就要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说理性很强的学科,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要想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最终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学”境界。要使学生从知学至好学,进而达到乐学的境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了,这就要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  相似文献   

14.
吴丽娟 《甘肃教育》2012,(11):68-6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乐学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乐学课堂把学生由知识的"灌装桶"变为独立思考的研究型学生,由学习基本知识变为对知识的探究体验,由内向羞涩变为大方勇敢,由胆怯变为自信。乐学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那么,如何成就一堂高效率的课,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愉快教学的意义所谓的愉快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教学的方法。在几千年前《论语》里就载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句子,这是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我们都知道孔门弟子的乐学跟孔子的乐教有分不开的关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4年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学习能给学生带来精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知"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我认为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是教和学的最高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数学课堂就会成为一个人人想上、人人想学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两个分句,呈递进含义,也就是说,使学生能成为"乐之者",是最高追求;学生能"乐学",是最美好的学习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严伯霓 《教师》2011,(31):18-19
“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治学最高境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博大精深而又奥妙无比。巧教乐学、少教多学、不教而学是我们应追求的高境界。 一、巧教乐学 思想政治教学贵在得法,得法之妙在于巧。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同理,无巧调动不起学生乐学的兴趣。曾国藩曾说:“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  相似文献   

19.
<正>两千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弟子不仅"学之""好之",而且"乐之",可以说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宋丽霞 《辅导员》2009,(17):31-3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中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对作文持有消极的态度。怎样才能使学生把消极的写作化为积极、主动、快乐地说与写,把枯燥无味变成一种情感交融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