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由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组成,正规教育主要是指各种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指各种传媒和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和活动等各种形式,成人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非正规教育进行的.本文通过分析非政府组织在国外成人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希望对中国成人环境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终身教育思想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教育思想。它改变了传统的教 育理念,使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同义语,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等一切教育形式,并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 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应把它作为指导思想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构建出能涵盖各级各 类教育的,真正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瑞典推进终身教育的过程中,非正规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学习圈和民众学校为典型代表的瑞典终身学习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自主灵活的组织与管理、满足需要和兴趣的学习内容及其与正规教育的融通和作为社会福利的有机构成等特征。了解瑞典非正规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重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灵活、开放的优势,以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开通非正规教育的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为那些失去高等正规教育机会的人们提供了继续深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他们的学习成果达到与正规教育同等学历的认定。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推动中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大教育观念的实质及其对教育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教育相对于封闭的学校教育而言。大教育观念主张超越学校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协调社会影响,加速社会教育化。它要求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系统性和灵活性,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依据—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构成等为对象,论述了终身教育理念的出现是“教育自我超越”的产物,以其为依据而形成的终身教育体系包含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大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笔提出了这三大类型教育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从教育分类看,传统教育习惯地把教育分成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认为儿童、青少年学校教育是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现在教育界以至整个社会容易产生“重正规教育,轻非正规教育”的偏向,这种传统观念是毫无道理的。其实,从教育起源看先有成人教育,后才有正规教育的。在原始社会里,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就是非正规教育,而正规教育,是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的,直到产业革命之后才得到发展。根据20世纪60年代以后,非正规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在苏联有人主张废除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分,而代之以基础教育与补充教育。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也有很大进展,但总的说来,还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强。初步感到有如下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一、从教育分类看,传统教育习惯地把教育分成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认为儿童、青少年学校教育是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这虽然是历史事实,但教育界以至整个社会容易产生“重正规教育,轻非正规  相似文献   

9.
与正规教育相比,非正规教育一直面临诸多挑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然而,面对我国社会当前的教育要求和挑战,科学认识和发展非正规教育,真正发挥非正规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已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必然途径。该文介绍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梳理了非正规教育的类型及其在全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非正规教育目前面临的挑战及对我国的非正规教育发展的启示。因此,鉴于非正规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多样化方面的优势和价值,必须大力发展我国非正规教育,培养全方位多层次人才,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谈论非正规教育的时候,常常习惯将目光专注于成人教育这一块;然而,按照国内学者比较认可的定义,所谓非正规教育就是,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或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  相似文献   

11.
开发电化教学的浅见广西电化教育馆徐来香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即除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这两种学习形式外,出现了运用社会上现有的多种交流媒体,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发展基础教育的新趋势。这种被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市场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90年代,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正主导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与正规学校教育相对应的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蓬勃发展。 要了解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必须首先明确正规教育的涵义。正规教育是相对非正规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正规教育的特点是:有固定的校舍,稳定的教育周期,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规范的教师和学生。一句话,正规教育是一种国家行为的普通学校的普通教育。所谓非正规教育,则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非正规教育以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为依托,需要教育场地,但不如正规教育那样严格;有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重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灵活、开放的优势,以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开通非正规教育的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为那些失去正规高等教育机会的人群提供了继续深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他们的学习成果达到与正规高等教育同等学历的认定。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推动中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立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终身教育思想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终身教育立法成为世界各国重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终身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这是对传统的教育只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观念的革命。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使所有的人终身受到教育;这种教育已经不只限定学校教育,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虽然在古代人们也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认识,但真正从人们的“自发”到“自觉”,只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学前教育足指由政府或个人发起,针对无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0~6岁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的儿童,依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1]非正规学前教育以无法获得正规教育的儿童为对象,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其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纵向连贯,并将正规、非正规及非正式的教育进行横向整合,乃是发展成人教育的重要课题。要从法规、各级学校、社区教育与成教师资核检等方面着手规划成人学习,发展成人潜能,以期建立终身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内涵、基本特征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进步和每一社会成员个性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设计和提供的涉及各年龄段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特征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它们的理解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范围和含义:终身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不限于成人教育,而是包括并统一于所有的教育阶段,并因此需要人们重新全面地看待和认识教育;它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现代教育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市场化和科技蓬勃发展的 2 0世纪 90年代 ,世界教育趋向多样化、民主化和全球化 ,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 ,正主导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 ,与正规学校教育相对应的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蓬勃发展。要了解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必须先弄清正规教育的涵义。正规教育是指按照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严格的章程组织起来的 ,向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和训练。其特点是 :有固定的校舍 …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制约。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社区教育作为一种非正规教育,如何加强非正规性中的正规性——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这些正规性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实证研究,梳理了五个具体领域的建设内容,对社区教育的持续深入发展,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正规学前教育是由政府、非政府或个人发起,针对无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0-6岁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如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儿童等),依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的学前教育形式。从对目前世界各地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对象、课程实施、家长参与等方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启示,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这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