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并把二者有机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为此,《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色。文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把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把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人性的角度讲 ,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体。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上 ,从而导致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逝。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变过去使用较多的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不是要否定接受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致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特别强调的研究课题,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最大目标追求之一。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被动性、依赖性的方面,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销蚀。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研究性或发现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它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在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日益加强,实践能力、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春丹 《广西教育》2005,(1B):54-54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把“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活动,开展课内外活动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理念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此课程改革应力图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11.
“体验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科人文性的一种极好方式,它重在情感激发、心灵感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呢?……  相似文献   

12.
朱翠香 《快乐阅读》2013,(18):12-13
转变学习的方式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前提条件。单一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数学教育在课堂上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转变学生被动的接受状态,把学习变成自己所需,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生成、发展、张扬、提升,脱离教师的外在控制,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学习数学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接受与发现.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原始概念、规定、公理等知识点需要用接受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多年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教师讲解、学习听并记录,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聚精会神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的时候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变过去使用较多的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不是要否定接受性学习方式?能否对上述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将直接影响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方式的改革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主动探究上。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7.
改变过去机械接受、死记硬背、重复训练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志。学习方式具有社会性、个体差异性和情境适切性。学习方式应该向以学生为本,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对话合作和探索实践方向转变,彻底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与核心任务。从根本上讲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过去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性学习。这个观念大家接受起来并不难 ,只是具体到课堂操作层面 ,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前不久 ,有幸听了北京崇文区特级教师执教的《黄河象》 ,我们感受颇深。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利用巧妙、随机、恰当的评价引领学生转变方式积极去思考 ,去读书 ,去答问 ,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形一 :当学生目光习惯性聚焦于老师、不善于与同学合作时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 :有些学生总是习惯听老师做最后“仲裁” ,静候老师的安…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由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学习过程,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做到“放”。“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教师要相信学生,真心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自由地想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方式的改革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主动探究上.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