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英语中的借代和提喻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种修辞格。文章从借代和提喻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表现形式及修辞效果 ,与其它类似修辞格的差异等几方面 ,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两种常用的修辞格Synecdoche和Metonymy,在国内大多数词典和讲修辞的著作中,被译成“提喻”和“换(转)喻”。其实这两种英语修辞格和“喻”没有任何关系。 本文从这两种修辞格的定义出发,引述大量英、汉典型例句,进行英汉修辞学比较,证明英语修辞格Synecdoche和Metonymy在实际用法、结构形式、以及修辞效果上都与汉语修辞格“借代”完全吻合;建议将英语修辞格synecdoche和Metonymy合并翻译为“借代”。  相似文献   

3.
胡波 《考试周刊》2009,(39):115-116
借代(metonymy)与提喻(synecdoche)是两种常用也难以区分的修辞手法。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特别是在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它们搞混淆。本文结合近几年作者在高级英语修辞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体会,期待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新闻英语中借代的简约性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修辞学分析,借代是一种修辞格,它不直接说出某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通过联想,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或其本身的某些属性来代替;而认知语言学认为借代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还是一种概念现象,一种思维模式,并称之为转喻。通过对借代的理解,结合借代在新闻英语中常见模式,分析借代在新闻写作中可以使要表达的句子更加简洁凝练,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和经济,从而体现其语言表达的简约性。  相似文献   

5.
提喻和换喻是两种十分相近的修辞格.它与换喻一起相当于汉语的修辞格"借代".由于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很容易为读者所混淆.本文为了使读者对提喻有更好的了解,单独把提喻列举出来,和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6.
在讲授张汉熙教授编写的《Advanced English》的过程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英语修辞格,最常见的有转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这两种辞格学生感到难以区分和掌握。产生这种困难原因有下列三个.首先,母语汉语中没有与之完全相对应的修辞手法,汉语中只有包含两者在内的借代法,因此,学生缺乏可供有效参照的模式.其次是,转喻所指的范围比提喻的更广,提喻只是转喻的一种形式.第三,关于英语修辞格的论著对这两者的论断各执己见,令学生不知所措.以下面两句为例:  相似文献   

7.
通过举例、对比和分析,从两个方面——概念和联想机制,考察了英语辞格metonymy与英汉辞格“比喻”的不同以及与汉语辞格“借代”的相似,提出了英语辞格metonymy译为“借代”可能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采用修辞格可以使语言更为生动、形象、鲜明和准确.与英语植物词有关的修辞格主要是明喻、隐喻、提喻、借代和拟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生动的文字修辞手段,在语言交际中,借代的恰当运用常能给读者深刘的印象,能激发人们的联想使语言妙趣横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英语借代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该语言表达的含蓄性及联想性.  相似文献   

10.
英语Metonymy、Synecdoche和Antonomasia与汉语“借代”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onymy、Synecdoche 和 Antonomasia 是英语中三种"借代"辞格,"旁借"和"对代"是汉语中两种"借代"辞格。探析和比较了英语的"借代"和汉语的"借代"以及英汉语双语之间的"借代"关系。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异同点。从原有带"喻"字命名的基础上,重新命名了英语的"借代",以减少学习者的错觉和困惑,并认为Metonymy 与"旁借"大致相等同,synecdoche 和 Antonomasia 与"对代"大致相等同。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结合的产物。作为新闻,它必须保持新闻的客观真实的本质,以写实为本;作为文学,它又与其他样式的文学一样,在写作中必须运用想像等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增强文学性。但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想像是再造性想像,本质上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还原”,而不是虚构,因此它也是写实的。报告文学的想像与写实应当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与技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记者的拍摄水平和质量高低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电视摄像记者在拍摄中必须遵循电视新闻在时间、空间和对象的三位一体拍摄原则,处理好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个性化行为特征和想象力通过思维发挥,能正确进行画面内容选择、画面构图处理、画面技巧运用和画面语言组织。追求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和拍摄技术技巧,在采访拍摄中充分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能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新闻拍摄,加快新闻播出速度,同时也给后期编辑制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在确保新闻真实性前提下,个性化行为特征和想象力的发挥、无剪辑拍摄意识的运用以及画面稳定性是影响电视新闻摄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由台湾《苹果日报》推出的"动新闻"因为其传播"腥膻色"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招致公众和业界人士对"动新闻"的新闻伦理及新闻真实的多重拷问。文章针对"动新闻"的"新闻真实"问题作了粗浅分析,认为"动新闻"这种新闻形式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动新闻"同时具有"新闻"和"剧作"的特点,作者尝试提出"动新闻"向"新闻剧"转变的假设,从而为"动新闻"具有"想象"和"感情"等特征提供理论层面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作为电视新闻重要的表现手段,是彰显电视特色和增强画面表现力的重要补充。优美、鲜明的电视语言,不但会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同时也会引发他们深深的思考和无尽的想象。本文旨在探讨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被人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蜚声中外的报告文学而载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册。然而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梳理后认为,作品中突出的新闻性和艺术虚构性,已使其具有了新新闻小说的文体特征,这是作家黄济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地方台民生新闻这几年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节目定位、题材、报道角度、主持风格相同等问题。同质化新闻对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一种损害,同一传媒集团下的同质化竞争无异于内耗。为提高收视率,易导致民生新闻的低俗化现象越来越泛滥。民生新闻要避免同质化必须创新,要明确定位,进行差异化经营,加强品牌维护,为观众量身定做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民生新闻迅猛发展,其新颖的取材内容和播出形式,具有亲民性、互动性的优势和强烈的本土化特征,深受观众欢迎。面对新的形势,在民生新闻的评论工作中确立恰如其分的评论方式,探索更为宽广的民生新闻评论道路,对于深化舆论引导功能,解决受群众实际问题与困惑,更好地推动我国民生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从“抢消息”逐渐转向“找角度”,因此,在新闻的写作中,甚至是在新闻策划、新闻选材、新闻立意时,角度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的角度会增加新闻的价值,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容易使新闻具有“独家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寻找角度。如何确定角度就越来越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新闻的价值、新闻的受众需求乃至新闻的独家性几个方面强调新闻角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