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宋代文化中,儒、道、禅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士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结构也从单一向复合型发展。其中,理学思潮对文艺审美的影响不可低估。理学,是宋代兴起的以究心性义理为主的新儒学,有较高的抽象思辨水平。“格物致知”,是理学认识论的核心,也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方式。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理学与文学,格物与观物,广义的格物态度与宋人诗家三昧,实有融会贯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龙锐 《华章》2011,(23)
宋代室宇赋作为宋代赋体文章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其中包含了宋代文人大量的思想精神,而其中反映出来的最主要的就是儒家和道家的精神,本文主要分析宋代室宇赋中所体现出的儒道精神,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以及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宋代绘画有着鲜明的写实性特征,其原因是多样的."人之舍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宋代绘画求"真"的风格显然与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本文从宏现角度概述了宋代理学"格物致知"思想对宋代绘画"写实性"的影响,及熙宁后新儒学的发展与其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初出色的思想家与教育家,颜元经过为学三交的心路历程,即由深喜陆王心学到尊崇程朱理学而最终走向它们的对立面,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束缚,建构起一种新的理学形态的教育学说。即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旨趣的实用理学教育学说。颜元以“实学”为宗旨,批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教育哲学,指出宋明理学教育为无用之学。因应于“非气质无以为性”的人性论,颜元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对“格物致知”命题的阐释,认为读书穷理不足以为学问,强调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致知,倡导“经世致用”型的理想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朱熹集宋代理学和宋代经学之大成,以说经的形式,论证并发展了理学之天理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既创新发展了理学,又创新发展了经学。朱熹理学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其经学思想的特色,而与陆王心学有别。  相似文献   

6.
评点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宋明理学的兴衰有着直接的联系。理学家都讲究“格物致知”,追求自我“思辨”,主张心中先要有一“理”,对经学多下功夫,以经贯史,经明而史通。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首先对被本朝皇帝奉为史学经典著作的《资治通鉴》进行主观化的理学  相似文献   

7.
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分别代表不同的理学学派,哲学观点不同导致其治学理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治学宗旨,“明天理灭人欲”(朱)与“明理”、“立心”、“做人”(陆)相对立;为学路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对立于“道不外索”、“明复本心”:治学之道,“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的分歧;读书方法上,“解字”与“求血脉”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颜元是明末清初的进步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反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的重要代表。他由于看到了宋明唯心主义理学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流弊,特别是看到了唯心主义理学对封建王朝的严重威胁,为了巩固封建王权统治,挽救唯心主义理学给封建王权带来的危机,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与唯心主义理学展开了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特别是他对宋代以后成为认识论上重要问题的“格物致知”的唯物的独创性的解释,以及在知  相似文献   

9.
宋代“安内”的文治国策,注重强化科举制度,大量选拔和任用读书人,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士人阶层,使其成为了文化成熟、学术昌明的一个朝代。理学的发展和成熟在一定的范围里影响了士人的思想也改变了当时文人画的风格。宋代开明的学术气氛和官方的提倡使得当时的士人饱学之余十分关注绘画艺术,为绘画创作在观念上和时间上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当时的中国画亦由尚形转向尚意,强调画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袁桷是元代中期的著名文士,作有数量可观的室宇赋.在其室宇赋中常出现道观、道士及道家意象,呈现出浓厚的道家意味,其室宇赋也常体现出清静素朴、退隐智藏的道家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朱熹以其理学思想为旧本《大学》补“格物致知”传,延展与活化了自孔子开创、荀子接续,但却又为后世儒家所忽视了的知识论传统,使得宋代理学作为“新儒学”,在内容和形式(方法)上都区别于传统儒学,从而成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朱熹格物补传意义进行再诠释,无疑有助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再发掘以及中国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革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想人格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内涵,它包含着宋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虽然山水画学中的“理”和理学的“理”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它无疑是理学这个时代强音中的一个音符。画家笔下的层峦叠嶂、烟柳渔浦、寒林远水表达的是创作主体对世界与人生的思考,以有形之象呈现内在之理,画家在“理趣”的玩味中得到性情的陶染和灵魂的提升。宋代山水精、妙、神、逸诸品众多当与其兼备理、气、趣有着直接关系。而理、气、趣又来自创作主体所受到的理学人格的薰陶。宋代山水画取得的辉煌成就,不能无视宋代理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汉武帝时,士人们积极参与盛世建设,但也出现了一大批表达士人内心不平衡的“失意”赋,愤懑地控诉对时代的不满.从董仲舒、司马迁、东方朔的“失意”赋中可以窥见西汉武帝时士人的复杂心态.而产生“失意”之感的原因在于士人对自我才华的自信,使他们对社会情形的复杂性与当政者的个性存在理想化认识.另一方面,士人所具有的儒家进取型人格在现实中遭受挫折,失意赋中表现出入世与归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程颐一生热心学术,钟情教育,是宋代理学教育的奠基人。朱熹宗主程颐洛学思想,兼采众说,综罗百代,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程颐、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虽有所差异,但他们在天理与人欲、立志笃学与读书明理诸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价值取向是毫无二致的。  相似文献   

15.
刘克庄认为,宋代的多元化(“治”)异常发达,包括理学(以及哲学)、经学、赋、程、古等。由于这些多元化的兴盛.导致诗歌走向衰微。通过学史上诗歌与多元化相互消长的历史证明.刘克庄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道中了诗歌盛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两汉“士不遇”集中地反映了两汉士人在大一统的一人专制制度下政治理想的受挫、自我期待的落空以及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失落与体认。本文通过对两汉“士不遇”赋的考察。认为其情感的表现主要有四种方式:1,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2,直抒胸臆,感士不遇。3设为问答,自我宽解。4,寄情景物,含蓄蕴藉。并论述了各类赋作的思想特色及作者心态。  相似文献   

17.
宋明两代,理学为盛。理学以一种知识信仰的辐射,渗入诗中,遂有了儒者的理学诗。理学与诗歌成为宋、明士人典范的身份标志,但复古宗唐诗风弥漫下的明代理学诗自不能完全循着宋代理学诗的路数演进,其间的变化正可折射出宋明理学在不同文化生态下的诗歌体现。  相似文献   

18.
黄震是南宋末年“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的理学思想作为认识历史的指导,将历史事实赋之以特别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即他的历史哲学。本文通过对他的历史哲学的阐述,进而总结他的史学思想的特点,即黄震的史学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史学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理学的发端和成熟期,也是我国“易学”史上的高峰时期。反映在当时的四川涪州,先后有理学大师程颐、学家黄庭坚、哲学家朱熹等化巨人,相继来涪州北岩讲经论道,传授易理学说,学风从,群贤毕至,掀起阵阵易理学浪潮,成为宋代研讨易理之学的一个传习中心,并留下“钩深堂”、“点易洞”两处物古迹和遗址。涪州北岩在宋代易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启文是宋代士人在古文运动取得成功后依然保持骈体写作的一种应用文体.就使用频率而言,“至宋而岁时通候、仕宦迁除、吉凶庆吊,无一事不用启,无一人不用启”.几乎覆盖士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宋代启文的应用语境,是以科举制度和职官选任制度为基础所形成新型士人关系网络.这种新型的士人关系网络直接影响了宋代启文的发展方向及语体选择.宋代启文以应酬为核心功能,礼仪性得到充分强化,并展现着士人阶层所特有的文学才能.同时,宋代启文也深度参与着士人关系网络的建构.启文与士人关系网络之间的微妙互动,折射着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学风貌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