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全局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关键因素。合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营造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平等、公平。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经济学的概念来讲,教育所产生的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私人产品的属性,这个双属性主要针对的是高等教育。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义务教育提供的则是纯的准公共产品,它所体现的是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更好更快地推进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那么,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呢?目前,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度、教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上的不合理等。要想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就必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对义务教育事业经费合理支出。本文从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及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来阐述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新的发展水平上更好地解决发展问题;就是必须坚持从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求学校的发展;就是要切实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规划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新闻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蕴含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人为本"是贯穿江泽民新闻思想的一根红线,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新闻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江泽民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一大方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社会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已驶入"深水区",而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主要障碍就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为贫富差距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进并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于此,本文对近五年来学术界的一些学者或研究者对于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和新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了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有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对保山地区60年的文博事业进行理论的概括和分析。60多年来,保山文物事业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考古发掘、维修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宣传等六大方面勃发了千种变迁,对推进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四方面的巨大贡献。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化对文物价值和文博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利今后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围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进一步推动甘肃农村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农业增收、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甘肃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行为重点,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我们应以改革促发展,创新争发展,实践求发展的精神,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目前,影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中的取向不平衡问题;社会舆论环境束缚教育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作用力愈加明显;社会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调整滞后。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主动担当,教育行政部门坚守办学规范,学校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0.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尤其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去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  王淑兰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65-67,71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我国沙漠旅游资源,既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全面推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探讨了发展西部沙漠旅游的意义,并对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安阳殷墟考古大遗址的文化资源及殷墟保护区内经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制约和矛盾。通过分析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与城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殷墟的建设与保护应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古大遗址公园的考古保护工作应与当地城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跳出以往仅观察汉代服饰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综观汉代服饰发展的整个历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及世界古代服饰发展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结合时空概念,兼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从七个方面对汉代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宏观认识:汉代中原地区汉族主体服饰整体的考古类型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地域及民族性上发展的特点;在美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先秦以礼和伦理性为主导的服饰观向魏晋玄学以人为主导的服饰观转变的量变积累过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汉代服饰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汉代服饰发展中始终存在的"正统"与"世俗"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钧窑是宋元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瓷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疑问较多、争议较大的一个窑口。为此作者主持进行了2001年对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经过严格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初步的整理,使我们对钧窑的烧造时间、发展阶段和工艺技术等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通过发掘大体可以确认在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古窑场中,钧釉瓷器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末期(12世纪前半叶);经过对刘家门窑址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元代时期;发掘中清理出一批遗迹;在下白峪窑址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清理了一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相似文献   

15.
“滇”的族属问题是云南民族史研究中的基础课题,至今仍然争论不息。通过利用大量考古学资料,采用考据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滇”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氐羌族群南迁的时间几个方面考证,“滇”应是滇池地区的土著居民,同时用反证法否定了“滇”为“越”、“僚”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钦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市系我国南部沿海的地级市 ,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但目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较差 ,动力不足。未来钦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应为 :( 1)确定区域发展模式 ,主动迎接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 2 )加快小城镇建设 ,强化空间经济联系 ;( 3 )充分依托港口优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4)优化投资环境 ,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 ;( 5)深化企业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 6)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生态环境 ;( 7)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大学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之下衍生而出的.可持续大学超出了“绿色大学”校园建设本身,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作为系统化的表述,可持续大学理念包含三个层次:可持续大学应为可持续发展率先示范;可持续大学要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持续大学以引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皈依.  相似文献   

18.
构建评价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四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安徽省2000—2008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动态发展趋势,表明:2000年以来安徽省农业及其子系统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阐述了文化和教育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了计算机文化和计算机文化教育的问题,论述了构建可持续发展观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计算机文化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功能,提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做法,对计算机文化课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来发表的考古学最新材料——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阐明了工具的发展状况与人类思维发展水平的关系,揭示人类思维由动物思维演化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说明:人类思维是先于语言发生的;人类思维的发展基础是观察;思维的抽象只能来源于对个别事物的多次感知,概念正是在大量直觉图像的基础上概括抽象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