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应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为基础,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坚持依托行业企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坚持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协同创新工作模式;坚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坚持努力营造校园氛围,注重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出发,在深入阐释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协同创新理论对于高校科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借鉴意义.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日益复杂化的今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想实现新发展,必须首先实现自我创新,协同创新思想已经成为自我创新的必然选择.基于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由驱动机制、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三维联动”式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其中,驱动机制是关键,运行机制是核心,保障机制是重点,三方面目标一致、联动配合,共同作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呈现出多样化、深入化、链式化等多种紧密发展模式,校企合作走向协同纵深发展。但是将校企协同推进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阶段相结合,根据人才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需求进行价值激发、整合、转化和实现,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仍显得不够。因此,基于北京地区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结合校企协同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提出"三链共生"模型及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对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根据三螺旋理论,设计三层“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体现需求分层、精准供给的特点.高校、政府和企业是三螺旋理论的主体要素,三者之间通过协作分工、紧密联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螺旋式上升.实施三层“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要构建政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专创融合的实践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体系较为成熟,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果欠佳。创新实践教育模式以提升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实操能力俨然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校企协同赋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建引领与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建设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当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存在与党建工作融合度不够,引领性不足,政治站位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全员性与全程性推进的原则,提升高校党建赋能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现状及成因对更好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国内不同层次的40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调研,从发展历程、管理体系和内涵认知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和不同类型特点,提出要结合高校发展定位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尊重创新创业规律,构建链条清晰的组织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课程不系统、同质化、与专业教育脱节,师资不到位,学科之间不交叉,服务体系不配套等问题。推进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地方院校需要改善“校-地-企”“校际”“校内”三组关系,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双师模式,项目统领的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以及校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从而打造协同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中面临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技术成果转化耦合、资源有效汇聚整合以及思想价值引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浙江大学在开环开放的创新创业育人氛围下,不断探索强化“课程主渠道”与“本研贯通”,推进四课堂融通;强化“科教融合”与“产学一体”,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强化“部门协同”与“院系主体”,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强化“创新引领”与“责任引领”,坚定创新创业的正确价值导向,浙江大学“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分析“赛育协同”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探讨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就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赛育协同”融入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学生创业就业发展三个实践案例阐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以及高校就业质量的“助推器”。对高校而言,数字化赋能就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数字管理赋能为基础,全面提升数字化领导力;以数字培训赋能为抓手,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数字资源赋能为内涵,推进教育资源汇聚;以数字评价为保障,优化全过程管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推动、全要素重构、全过程服务,推动师生乃至全社会就业观念的重塑和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的共享共建共进,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就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应用,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氛围不浓厚、资源未整合、师资较薄弱等问题。“2011计划”的出台,协同创新丰富的价值内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应积极构建战略、政策、资源、知识、环境及服务协同机制,使创业教育得到丰富、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推进校企协同、汇聚培养合力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与企业以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前提,进行系统优化、资源聚合、深入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聚合、共担、反馈和生态的特征。协同模式、协同单元和协同环境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应加强协同机制建设、促进协同模式的演进;优化系统组织结构、重点建设好协同单元;加强政策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协同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使命,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社区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有强大的群体需求,包括老年群体、家政服务群体、新型职业农民群体、青少年群体等,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要贯彻“三协同”的精神,通过“合作型”“自主型”两种模式选择,加快构建政策供给、课程资源适应性、师资素质进阶、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资金投入等机制,增加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为社区教育提质赋能。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紧迫问题。以典型院校为案例,从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及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对"三阶段"模式推进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三平台"联动模式完成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分类指导"模式保障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能为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双创”人才是实现科技兴国的基石,如何推进高校“双创”平台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根据江西省高校“双创”平台建设状况,将“双创”人才培养与江西省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专业制定、课程制定,以及人才目标制定三方面完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高校“双创”平台融合协同,从而改善江西省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以利于提高江西省高校“双创”教育水平,为我国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9,(2):99-103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的角色地位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能使高校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实现高等教育由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型。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还要积极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要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坚持育人为本,突出需求导向,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注入"创业基因";坚持质量导向,推进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本领;强化指导服务,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让政策落地生根;强化价值宣传,加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培育创新创业土壤。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甘肃省五所高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价值性目标为导向,增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方协同的教育新生态;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社会创新动能的重要源泉。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在协同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发展过程呈现形式化色彩、实际地位暗藏边缘化危险、创新过程隐含异体化趋势的现实困境。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坚持树立窗口意识,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模式,引导多元参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外协作,坚持以文化人,培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品牌,不断克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境,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动能,为高校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困境提供“浙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