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描述 最近,我区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两位教师同上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一课。为了实现“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以及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一教学目标,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1,(11):19-20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听一位教师执教《湖心亭看雪》。我总觉得她讲的内容似曾相识,后来一查阅,原来是照搬了某语文教学刊物上的名师教学实录。“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同一个教师给相同或不同的学生上课,也很难上出一模一样的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怎能上出同样内容的课呢?那节课,尽管老师使尽了浑身解数,学生终究没有被引上“正道”,最后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3.
强燕 《四川教育》2008,(2):60-61
【问题呈现】《我与小动物》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上《思想与品德》中《我与小动物》一课。课上,教师用神秘的语气问学生:“你们猜猜看,老师今天绐你们带来了一哪些小动物?”学生很是感兴趣,纷纷回答。众说纷纭后,教师像变戏法似的从讲台下拿出好几个纸箱:“瞧,有小狗、小鸡、小兔、小乌龟、小金鱼……”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每两年举行一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精彩的教学过程.下面笔者以最近的两节荣获一等奖的同课异构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为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便于区分,以下分别称呼两位教师为“教师甲”与“教师乙”.  相似文献   

5.
某日,受邀到一所小学参加以“同课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的活动内容是由两位六年级教师同讲《圆的面积》。两位教师在课尾学生练习这一巩固阶段前的教学基本上相同,而在巩固阶段的教学却大不一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引起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7.
耿青 《教育文汇》2003,(12):33-33
小学三年级有篇课文《雨》,两位水平相近的老师教出的效果却大不相同。一位老师早就备好了课,但并没有按课程进度教《雨》,而是一再后推。终于,一天下午下起了雷雨,这位老师立即和同事协商调课,抓住下雨时机教这篇《雨》。这节课,室外下雨,室内学雨,窗外风雨为课中的“风雨”营造了十分难得的气氛,成为学生感知“雨”、领悟“雨”最直观的注释。教师教《雨》,有声有色,学生学《雨》,滴滴入心,课堂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8.
在我校“一人一课”研究活动中,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半截蜡烛》的第二课时。大致相同的教学设计,看似实现了同样的教学目标,但却折射出不同的教学思想。文中有一处重点语段:“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以下是两位教师各自执教这一语段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这里发表的两篇同一课《数字与编码》的“课例与评析”,是进行同课研究的很好材料。两位执教者都力图在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而在教学策略上存在差异。例如,两位教师都让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身份证编码知识,汪老师让学生进行接受式探究,刘老师让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请读者对两位教师的教学仔细品味,认真比较,论长说短,以获得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苏教版)一课,两位教师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效果各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请看两个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案例一—、寻找特点: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学生读后很快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勇敢而极富同情心”。)二、  相似文献   

11.
一、说课,要让听“课”者有所得 笔者曾经观摩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前说课”,内容是鲁迅的《雪》。第一部分“说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哪些作品,以及阅读这篇课文会遇到什么困难。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来明确预期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彭华清 《教师》2010,(31):73-74
我到一所小学听了几节公开课.为其中两位教师精彩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而叫好。 案例一:某教师教学《向往奥运》(人教版)这一课,让学生朗读“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时,部分学生将“体味”一词读成了“体会”.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听了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将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与郭初阳老师《愚公移山》教学进行对比评析.两位教者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文本解读姿态,解读结论与解读方式截然不同.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一个将学生当作演绎自己独到见解的看客.钱老的课是语文教师研习教学的经典课例;郭老师的教学也受到一些追求教学个性的语文教师的热捧,两课的影响力均很深远.  相似文献   

15.
【采访絮语】温和、文静的张静是那种一站上讲台就很有激情的教师,已是副校长的她,仍然兼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去年底,她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语文版)教学大赛暨教学研讨会”的赛课,一举获得特等奖的第一名,显示了她高超的教学能力。采访她时,她却一点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其实我的教学没有什么特色,我只是对教学有一种爱好,愿意去探究,喜欢去反思,更希望多学习。”简阳市教育局办公室的小田老师这样评价她:“爱学校胜过家庭,爱学生胜过自己,爱学习胜过恋爱。是一位思想成熟、教学过硬的教师。”【课文】语文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征友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在上《蛇与庄稼》这篇课文时 ,不是把它上成了介绍科学知识的“自然课” ,就是把它上成了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课”。前一种教学淡化了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 ,把掌握科普常识当作教学任务 ;后一种教学则太注重逻辑推导的理性化训练 ,让学生囿于呆板形式训练 ,桎梏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与当今倡导的“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主导思想相悖。最近听了一位特级教师上的《蛇与庄稼》一课之后深受启发 ,感悟到了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一、利用课…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要提高 ,课外又要减负 ,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 ,当个好“导”师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变“教”师为“导”师 ,变“教”课为“导”课。一、课前准备1.备大纲——“导”课的范围《大纲》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 ,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大纲》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大纲》,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有其教学目标 ,不能谈天说地 ,漫无边际地遐想。2 .备教材——“导”课的线索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咨询:“第8册第7课《走进丽江》,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丽江的神奇和美丽?”  相似文献   

19.
缘起与思考学校一次教研活动选择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画垂线”作为研究课。在第一轮教学研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听课后,发现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极为相似:通过复习“垂直和平行”的知识引出画垂线,接着教学垂线的画法。然后认识“垂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分别听了两位教师上《不同材料的“锅”》一课,两位教师各自选取了不同材料来做“锅”烧水的实验。第一位教师选择的材料是钢、铝、铁等三种;第二位教师选择了钢、铝、铁、塑料等四种材料,而教材中安排了四种“锅”——铝“锅”、玻璃“锅”、陶瓷“锅”和铁“锅”。为什么同一教学内容,教师选择的材料会有差异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有结构”的科学材料的准备问题。“有结构”的科学材料准备一直是科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事实上,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像《不同材料的“锅”》一课中教师任意替换材料和增减材料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有结构”的科学材料准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